澧州高氏,是指奉“敕授进士,宦游慈利,落业澧城”的唐南平王高崇文第23代孙高迁为徙澧始祖;星散棋布于古澧州所辖的今澧县、津市、安乡、石门、临澧、慈利、大庸(今张家界永定区)、桑植等八县、市(区),并由此外迁到澧水流域近邻的桃源、龙阳(今汉寿县)、沅江、石首、公安、松滋、荆州,甚至远及益阳、长沙、郴州、衡阳和两广、重庆、四川等地;以“渤海堂”为堂号;拜澧阳城玉林街高氏祠堂为总宗祠的高姓传人。
1928年的三修澧州《高氏族谱》记载:元末明初,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皈仙里高氏出身的高迁公,由慈利知县致仕后,住(巾詹)澧阳城珍珠街,嫡传至第三代,有高丰、高鼎、高泰、高颐、高升、高常六公,分为六房。此后,六房后裔,房复分房,支更生支,六门林立,南北杂处,继继承承,兴旺繁衍。至数百年来,成为澧水流域的高姓旺族。
清朝道光壬午年(1822)左右,“老六房”鼎房的国楷公,与铄公、凤公联合同族,着手创修墨谱。但由于各处间遭兵燹,递年时遇旱涝,而有志未果。清同治丙寅年(1866)春,有泰房的绍仁、绍咏等公,倡议六门连谱。在鼎房春亭、鹏飞等诸公的合力下,以所得龙、桃二邑老谱为基础,经不惮其难的经年努力,汇纂百余册,终使澧州高氏一叙谱刊刻成功。50年后的民国丁巳(1917)年,泰房吟亭公倡作领袖,联合泰房菊友公、鼎房祖国(金樵氏)公,在高家塌(今澧澹乡夾堤村)设局,纂续二修谱。谱竣将散,“倏被回禄”,一把火烧得诸公及高姓子孙“抱憾良多”!致使二修谱毁于付梓之时。民国戊辰(1928)年,幸有族公常丞、菊友、为质等,奋然起敬宗收族之热忱,设局於鼎祖罗坪(今码头铺镇)支祠。一为之倡,百为之和,修成了可“树亿万年祖宗子孙长享勿替之基”的澧州高氏三修谱!四修谱正是以此谱为基础,才得以将半个多世纪来,云散分居、音信难通的血源宗亲聚合起来,重叙房族情谊的。
自1822年创修墨谱始的澧州高氏先贤们,根据当时搜集到的史料史证,在三修谱中,简明扼要的叙述了澧州高氏源自姜太公11世孙高傒,49传至唐宪宗时代的南平王高崇文,再23传至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皈仙里的高迁。大约元末明初之际,高迁公“宦游慈利,落业澧城”,成为徙居澧州高氏的始祖。递传至今,又已有27代之多。当今的澧州高氏传人,广布于大江南北,乃至于海外环宇。真可谓血脉悠悠,源远流长,族兴人旺。因此,澧州高氏族谱的第四次续修,完全按三修谱“老六房”所列的379个支系,顺藤摸瓜,按谱追寻,力求不错不漏,努力修成一部尽可能完善的高氏新谱志。现已成文的四修谱初稿,不仅基本达到了预期的设想,而且充分利用现代条件,搜求新的史料史证,形成了以下的特色:
1、增加了《高氏宗源、姜吕世次》,可资明证我族上源炎帝神农氏,下肇太公姜(吕)尚。1928年的澧州高氏三修谱,虽以《高氏历代源流派衍图》和《高氏源流始末总章》等文,说明了我族的渊源起始和得姓以来的繁衍概况,但缺失了血脉宗源世次的传递详表,致使我族在中华高姓通谱(全国高姓世次)链的链接上,出现了不确定因素。四修办根据皈仙里寻根获得的史料,并参校了北京、上海、湖南等图书馆、档案馆大量史志资料后,增加了《高氏宗源、姜吕世次》。这样,就把从高族得姓始祖高傒起,上溯至炎帝的40代世次增补起来,让人一目了然于起自炎帝神农氏的五千年血脉文明,在当今天下高姓后裔身上流传的真实轨迹。
2、完善了《高氏历代源流派衍图》。澧州高氏三修谱,原不载唐太宗所封申国公高俭(字士廉)之弟、被房玄龄举为礼部侍郎的高冯以下的一个支族。四修谱则依据皈仙里《高氏世次》补齐。如此,不仅可准确载明我族与唐后五季(五代十国)之荆南(南平)国主(皇帝)高从诲、高保融、高继冲的血缘关系,就是当今史学界越来越重视的宋代大将高琼、人称“女中尧舜”的宋元祐朝垂帘听政的高太后等人与我族的血缘关系,也得到了准确的记载。
3、理顺了《南平高氏世系》。我们现在看澧州高氏三修谱原载的《南平高氏世系》,可以看出基本上是从《吉州皈仙里高氏支派分徙总图》中摘抄的。但是,或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或当时根本未能见到原版的《皈仙里高氏支派分徙总图》,所以三修谱的《南平高氏世系》,不能说明以南平王高崇文为始祖,再23传至从皈仙里徙居澧州的高氏始祖高迁公的血源世次。更明确地说,三修谱的《南平高氏世系》,只不过把从高崇文23传至高迁公的每一个世次中,不分直系旁系和嫡传关系的同宗祖人物,录载了下来。这样,虽然这些人物所处的世次没错,但是,却弄不清连续的两个世次中人,到底是父子关系还是叔侄关系;也不知道同一世次中的两个以上的人,究竟是亲兄弟还是堂(从)兄弟关系。这种“模糊亲缘”关系,所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使后代无法确认自己的嫡系宗祖。比如说,澧州高氏认定皈仙里高氏是我族的先祖,但从高崇文下传至第五代,开创皈仙里高氏故里的是吉州判官亿霞和潭州长史亿云兄弟,没看到《分徙总图》前,根本不知道高迁公到底是亿霞还是亿云的嫡系后裔,也就无从知道澧州高氏从高崇文下传至第五代的直系先祖到底是亿霞还是亿云。为此,四修谱以皈仙里高氏谱为依据,理顺了各世次的昭穆亲疏,解决了“模糊亲缘”造成的不便和困难。
4、抄录了“皈仙里高氏世宝录”。四修办皈仙里寻根的另一个重要收获,就是获得了皈仙高氏《世宝录》。这个世宝录,又名《氏族志》,它起自周齐高子28世孙、北魏中书令允佰,续于南平王高崇文的属甥韩愈,再续于宋平章事臣司马光。同时内附了明、清时代的多道敕封诰命等文献,具有重要的史学、文学价值,也是高姓氏族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特予抄录,以飨诸宗亲诸读者。
5、撰写了历代族贤小传。按照当今各姓族谱的惯例,澧州高氏四修谱,在撰写自高崇文以下的历代重要族贤小传的同时,特别注重了对当今各行业的成功人士、各学科学术上确有造诣者、各类发明创造者、思想品德高尚者、亲民为民的社会精英等人士的宣传介绍,以求弘扬我族忠厚传家,贤哲递生的“渤海遗风”,激励我族后裔,学为楷模,以期造就出更多报效国家和民族的名人能人、功臣贤哲、栋梁伟人。当今的这些族贤,虽不能与历史上的那些天之骄子、大智大勇的高姓伟人比肩,但他们生命的基因中,留有高姓伟人的遗泽,是国家民族兴旺传承的重要一链,也是后人可资纪念的一页。
6、增列了髙迁至当今各支系高姓人的“世次表”,方便每一个房系追根寻源。四修谱的所有入谱者,一册在手,只要找到了自己的名字,顺这个“世系表”查阅,即可上追到澧州高氏始祖髙迁;再接《南平高氏世系》继续上查,即可找出自家父、祖上至唐代高崇文为止的各位先祖。高崇文的生卒为(746-809)年,因此,1200年来的历代先祖之名历历在目。如果再接着《高氏宗源、姜吕世次》继续查阅,高崇文以上至得姓始祖高傒止的历代先祖的名字也是载诸史册的。高傒是春秋齐国世臣,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等作乱,杀齐襄公自立,高傒等用计诛除乱党,并拥立公子小白为齐桓公。因功封地敬仲,故人们又以“敬仲”尊称高傒,自号“白兔先生”。高傒生卒的具体年限虽不确,但高傒葬于齐国都城北十三公里的淄河西岸的地方,如今是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县敬仲镇白兔村。高傒墓曰“白兔丘”,1977年12月23日,山东省公布为省属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名单。因此,以公元前686年算起,则2680余年间的各房高姓先祖的名字及其史实,也是可以查到的。这对于大部分对三代以前祖宗事茫然无知的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方便。况且,有兴趣的人,还可从高傒往上追溯“高氏宗源”。澧州高氏四修谱引用的皈仙高氏谱志中,高傒往上45代的世次(此世次基本准确),除一部分以“○”代替的未知名字外,其他世次和名字也是有史可查的。也就是说,在“天下高姓出渤海”的中华高姓大家庭中,澧州高氏四修谱中列名的所有澧州高氏传人及此后的后裔,都可确知自己是炎帝以降和下传的哪一代子孙。这是以炎黄子孙为骄傲的中国人的最大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