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您好,我是洪祥,下面是我到临淄去敬仲镇瞻仰始祖高傒的墓冢的见闻,由于我的文辞不好,麻烦你帮我整理一下发的网站上,谢谢.
2007年12月8号,我怀着非常激动的心情从济南出发,到淄博市临淄去敬仲镇,瞻仰始祖高傒的墓冢. 先是从济南出发.坐汽车到临淄,再换乘26路公交车到敬仲镇.到了镇上,就看见在十字路口的东南边有一块北白兔丘村的石碑,我找了一位老人问高傒的坟冢在什么方向,老人问我是高敬仲镇吗,我说是,他告诉我在白兔丘的东南方,离镇子大概有1.5公里,谢过老人我就沿着老人给我指的方向走去.在来之前我是看过临淄的区情网的介绍的,知道坟墓是在淄河边上,所以就特别注意河流.墓冢在南白兔丘村的东面. 从镇中沿着公路向东走有10多分钟就看见一条已经干枯的河,沿河向南看去,邻近公路边是一个堆积着黄沙的码头,在码头的后面大概有一个6-7米高的土丘,我想,大概这就是傒公的墓冢了,尽管和我想的一点都不象.顺便说一下,我在从临淄坐车来的时候,路上看到很多古墓,虽然我不知道都是谁的,但是都还多少有点古墓的模样,墓上都有松柏之类的.但是看到傒公的墓冢我的心情真是没有办法来形容.开始的兴奋和期待变成了不安和担忧,因为我看到了一个被破坏的非常严重的现象,要不是墓前有着一块证明着墓主人身份的石碑,我简直不相信这就是我们高姓始祖的墓冢.在墓冢的西面有着一块石碑,上面写高傒墓三个大字,上面有着山东省历史保护文物的字样,在墓碑的下方是淄博市人民政府的字样.在石碑的后面还有一个已经被折断的水泥柱子,柱子已经从底部断裂柱子顶端的水泥牌子自然就已经埋在了土里,我费力的挖开泥土,看到了和石碑上一样的文字. 下面我就描述一下我所看到的墓冢的形象.墓冢成圆形,但是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种传统的土丘型而是一个几乎是垂直的象茶杯壮的一个墓冢,当然这是被破坏的结果,在墓冢的西面和南面有着很明显的水土流失壮况,因为墓壁接近垂直状况,所以上面的土壤随时都有滑落下来的可能,而且墓的西面和南面的边上没有植物,看到的就是裸露的已经裂开的黄土.整个墓区不见一棵松柏之类的常青树木,到处都是杂草丛生,一片荒凉的景象.看到我在墓前的村民们,这个时候都围了上来,我向他们说明来意之后,一位南白兔丘村的崔芳彬老人主动的给我介绍起来.老人告诉我,这里的情况他最了解,前年淄博电视台来拍摄就是他给解说的,老人说我现在看到的墓冢比以前至少要破坏了五分之三了,比较严重的有这么几次.一是抗战时期,在抗战前墓冢是很大的,而且还有祭祀用的宫殿(家庙),抗战的时候日本鬼子为了修筑工事,(因为墓冢就在淄河边上)就把家庙给拆了,而且还从墓冢上面取土堆到河边,后来都被河水给冲走了.抗战后解放战争的时候国军在坟墓上面修筑工事,后来又被解放军给摧毁,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墓冢的顶上是平的.当然破坏最严重的还是在解放后的这些年,特别是十年动乱的时候,老百姓都到墓冢上来挖土,可以说被破坏的这五分之三基本上就是在这段时间给挖去的,而且我还在墓冢的顶部发现一个圆洞,开始我以为是盗墓贼挖的洞,后来老人告诉我那是以前老百姓挖的地瓜窖,真是无语. 现在的墓冢和以前的已经不能相比了,崔芳彬老人带我四周看了看,告诉我墓冢原来的规模,既在现在的基础上向东已经没有办法考证了,因为东面是淄河,河的岸边已经就是墓冢的边了,老人说以前不是这样的,都是现在一些人在河里挖沙卖,导致河岸塌方造成的,但是据估计向东原来的墓冢最少还有五米的样子.向南应该有七米,向西大概是十米,向北有五米,这都是墓冢的原来的规模,而且是在成为山东省历史文化保护文物时的规模,至于解放前是多大的规模现在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了.按照这个方位我算了一下,从当初的规模来看,当初划的应该是一个45-50米的一个正方型的墓冢保护地. 在聊天的时候,村里的老人们告诉我这么一个故事,他们说,当年高傒的为人非常好,在他去世后全齐国的老百姓都自发的来悼念,他的墓冢就是老百姓们用衣襟运土建起来的.但是由于很多原因,现在的人的思想观念等问题,这座古墓就被破坏成这样了,他们也感到惋惜,虽然现在是没有人来取土了,但是也没有人进行维护,所以墓冢现在还是受着自然的侵蚀.虽然是省级保护单位,但是政府并没有拿出什么具体的措施来抢救保护.所以我呼吁所有的高姓宗亲如果有能力的,请伸出你们的手,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大家一起来为保护我们始祖的墓冢而努力,特别是我们山东的宗亲们. 最后,在我要离开的时候,崔芳彬老人热情的邀请我到他位于村委会的住处去坐坐,盛情难却,我就跟老人去了他的住处,老人住在白兔丘南村的村委会的门房里.为了对老人感谢,我送了他一份我们研究会的刊物[渤海藏真]给他.并跟他说以后要是有人来看高傒的墓冢来联系他,老人爽快的答应了.
高洪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