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镇南兴村二组78岁的老太沈阿冬,保存了一套38卷的《海宁岩门高氏宗谱》,其中记录了从北宋赵恒真宗皇帝到清末宣统皇帝,700多年的高氏这一大姓的发展历史,颇有史料价值
38卷高氏家谱一本未缺
南阳镇居住着很多姓高的人,这里是高姓子孙比较密集的镇。沈阿冬,是高德松之母,已有78岁高龄,身材瘦小但精神很好。见到我镇调研员高建成一行到来,沈阿冬老太搬出高氏家谱,一摞陈旧的线装书出现在眼前,一本又一本,38卷家谱封面上都写着:“海宁岩门高氏宗谱”。
书长约25厘米、宽17厘米左右,淡棕色,书从左向右翻页,里面的纸张酷似现在的油画纸,感觉很古老。38卷家谱保存非常完整,一本未缺,只是封面略有残缺。家谱里面是从上至下工整的字,对高氏每一代都有详细的记载和划分。
家谱是由沈阿冬的婆婆传下来的。据沈阿冬老太回忆,本来家谱该由家里的男性保管,但是她嫁到高家时公公已逝,其丈夫又万事不管,她的婆婆把家谱交到她手中。“我婆婆和我都是农民,不识什么字,只知道这些祖宗留下的家谱很重要,因此一直保存下来。”沈阿冬老太告诉我们,她曾询问婆婆为何家里会有高氏的家谱。婆婆告诉她,婆婆的太公曾当过高氏的署长,在高氏一族略有名望。 “文革”“破四旧”期间,家谱面临被毁,沈阿冬老太冒着危险,把这一“宝贝”放在衣箱里,心中常想“我是贫下中农,我怕谁,造反派不会到我家来搜查”千方百计地把这部家谱保存了下来。upload=jpg,老人和儿媳.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162059184493.jpg[/upload]
自沈阿冬老太保管家谱开始,她的家从朝东舍搬到朝南舍,再换到墙头舍,后辈又造平房进楼房,楼房又翻新,每次搬动老人都要点蜡烛、烧香和元宝,以示对祖宗的敬重。因为怕子女责怪,老人每次都是自己一个人搬动,不让子女知晓。大儿子建房搬到小儿子家,小儿子家建房再搬到大儿子家。
8年前,老人于小叔子高其监太公商议如何处理这部家谱,其家人提议烧掉。沈阿冬买了三块钱的纸银锭在家里池塘边准备烧掉。也许冥冥之中祖宗显灵,高姓老干部高子芳老人正巧路过,及时阻止,并说这宝贝烧不得,要沈阿冬老太继续好好保存。这一放,又过了8年。
恰逢高家后人商议重修宗祠之想,沈阿冬老太托人带话,高氏的家谱在她手上。镇调研员高建成一得知,便立刻前往,这部记载了高氏700多年历史的家谱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
沈阿冬老太有一个心意,盼望高氏宗祠修复后,将这一宝贝存放于祠,让后人祭拜,告慰先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