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淄川高氏家族始祖讳全明初自蒙阴狗跑泉迁于淄川城北魏家庄后改月庄,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吾高氏来淄后,人丁兴旺,现已传至二十六十即“家”字辈。据清嘉庆十一年(公元
1807年)四修族谱载“存世人丁男性近
1085人”,至今一百九十五年,据本次修谱统计男女人丁达
24000余人,分布全国各地。在漫长的岁月里,高氏家族代代相传,忠厚传家,诗书相继,人才辈出,功绩卓著,堪称名门望族,就有淄川“四大家族,八大乡绅”之一的美称。高氏家族来淄初始子彦祥,传三世兄弟四人,惟行二鉴生四子为四世。四世宽祖好义乐施,弘治十四年,曾为杨寨宝塔捐资,有碑记。六世(下结构曰
+吁
读
xu)祖配刑部郎中王逵之女,娴淑且精通经学(今罗村大吊桥村)。明嘉庆丙寅年,饥死者众多,(曰
+吁)与
王夫人议曰:天岂容吾有粟乎?便号召乡里日食其家百余人,多全活,死者待以棺葬之,其善事不可枚举也。七始祖汝登公弘扬祖德,慷慨急难,助人为乐,曾捐资建淄川城北五里河桥,修淄川灵虹桥,修学宫。为淄川灾年开仓放粮,两赈饥荒,取粮者如市,有田四千亩,家鲜担储。公为人“敦仁好事,温恭长者,事亲以孝闻”。明万历年间,八世举祖进士任完县蒲圻县知县,两地皆有惠政,提升浙江巡抚,为官清廉,言事侃直,无避忌。以德于民,民赞曰“中承公有文武略,建节两浙去后悠羊社之思。”离浙后,乡人建“抚浙去思碑”颂之。举祖晚年归里静居,萧然如寒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