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多种资料考证,琼高氏来源于齐太公四世孙癸公四子,公子高七十七世孙天宜祖。公子高为琼高氏受姓始祖,天宜为琼氏始迁祖,即琼一世祖。
据琼《高氏族谱》卷之一《原谱题序》载:“稽我高姓浡海郡,系出姜姓齐公子高,后以字为姓。”《渤海渊源序》载:“粤稽高家之氏族,姓自齐太公开国渤海发源,传至曾孙癸公慈母,生五子,其四子公子高,字子旗,食邑高唐因地赐姓,此即高氏受姓之始祖也。“
又据琼《高氏族谱》1835年版《联修合族谱序》载:‘余之先齐之后也。齐太公生丁公及,及生乙公得,得生癸公慈母(或慈心)。癸公长子哀公不辰,次子胡公静,三子献公山,相继嗣位。四子公子高,五子公子栾。周制五世,亲尽别为公族。故高之后以高为氏,栾之后以栾为氏。
高氏来源,根据史料与族谱的各种版本,虽有不同的说法,但高氏来源于姜太公子高是确切的。追本溯源,琼高氏的受姓始祖系公子高。
琼高氏来源于闽派世系。根据史料与琼《高氏族谱》向上溯源,琼高氏始迁祖为高氏七十四世高琼公(字碧珊、号桂园又号汴英)之六枝,即七十五世绍昌(字仲京号六凤居士)长派,即七十六世可仁(字元善)之次派,即七十七世天宜。天宜为琼始迁一世祖。
据琼《高氏族谱》卷之一《原谱题序》载:“是公长派浦江越派闽省,余人天宜其次派也。幸兹天喜二年恭膺简命南渡任镇卫所,后任满民留“,”余处於郡,又有青昌所正堂,余来於其邑何二图昌台地以安居焉“。
琼《高氏族谱》1637年版,琼二十世孙允祥续修族谱后补谱序云:“我高氏之先闽入也。自宋帝时始祖天宜公,钦命镇琼卫所邑文昌宅昌台。由宋而元,子孙辈出,代有谱系。”可见,高氏七十七世孙天宜系琼高氏始迁祖。
天宜祖开启南世之居后,为了后世不至于遗忘之失,本着“余前人无传志之过贻谋”,在《原谱题序》上自定派序,“垂其辈字曰:天开文运,原福名彰,王命琼所,锦宅安昌,使奕骥知所根源,遵准勿失”。
此外,琼高氏尚在黎族中有相当人口的高姓。这些少数民族中的高姓,究其渊源,有两种情况值得探讨。其一,琼高氏正宗高氏昌台受林交棉陷害以后,天宜祖后裔(十五、六世)为了活命;传续后代,有部分迁入黎区,入乡随俗改为黎族高氏;其次,由于天宜祖宦琼为官先于黎母山心任镇州靖海军节度使,“宜至任抚绥有法,宁御有方,敷教有塾,通商有市,方四年而民黎共载”,天宜祖为父母官,黎民为了谢恩而改为高姓,传承至今。孰是孰非候后考证。
参政资料:关于高琼
琼《高氏族谱》卷之四《渤海渊源序》载:“宋七十四世高琼公,宋碧珊、官太宗时殿中侍,御史浩授光禄大夫,赠卫国公封武烈王。配张、赵、符三夫人,生十四子,此正天之大昌。高氏也传至七十七世祖天宜公,谥尚义,登徽宗癸未科进士,自莆宦琼为安抚使,视民风淳厚,遂立籍文邑居昌台”。
琼《高氏族谱》卷之四《上世备录》载:“高琼宋碧珊、号桂园,又号汴英,官阶:太宗兴国年为金仪卫烈校尉,荐都指挥使,殿中侍,御史典制禁军兼行营都部诰授光禄大史,进太尉赠卫国公勒封武烈王,妣夫人张氏赵氏符氏,派男十四,孝恪、景遂、从格、戬、景达、绍昌、熺、景深、从恪、彦章、盛章、旭、承日、文纪“;
“真宗皇帝赐御制对联:玉桂千寻树,琼林十四枝“;
“十四枝分发各省录:长枝仍派河北,次枝派泗州,三枝派汴州,四枝派淅江,五枝派端州,六枝派福建,七枝派郑州,八枝派福州、九枝派雍州、十枝派四川、十一枝派广西、十二枝派广州、十三枝派高州、十四枝派广州“。
关于始迁祖天宜
琼《高氏族谱》卷之五《南世备录》载:“琼一世即七十七世,可仁次派天宜,字锡命,谥尚义,科名:晢宗元符元年回闽莆田原耤。徽宗三年登未科进士,官阶:徽宗九年膺简命任镇州(综合《正德琼台志、沿草考》,宋史《徽宗本记》、《王祖道传》,宋徽宗登基之后,遂渐重用蔡京,蔡京则欲以开边固宠。王祖遂也欲乘时邀取富贵,因此极力迎合蔡京。他们于崇宁三年(1104)诱使王江酋、杨晟免等使纳士,诏以其地为怀远军。大观元年(1107)又言黎人愿为王民,请于黎母山心立镇州,为下都督府,赐军额曰靖海,知州领海南安抚都监)靖海军节度使。政和元年(1111年)复命琼州靖海军节度使兼经略安抚使司安抚使。妣恭人加淑人邢氏(知万州军事邢梦璜之长女)、派男四开基、开运、开勲、开绪“。
琼三十三世孙高芳盛(高凡)整理
琼三十四世孙高力提供
200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