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东陆丰(高氏族谱流源)。高琼之子高继伦之孙高耀祖和高继和重孙高重光于北宋熙宁而年(1069)因避青苗债自浙江避居福建。分别居福清漳莆。漳蒲开基祖之高登号东溪为进士。
《一》高琼重孙女是宗英宗皇后,神宗生母。高太后和高耀祖是堂亲兄妹。一个皇亲国戚会因青苗债(农业代款)而背井离乡吗?
《二》高琼为武烈王,子继勋为康王,士宏为武安郡王,玄孙公绘为咸宁郡王,公纪为新兴郡王。
自高琼起五世七人追封为王,王俯子孙因清苗债逃难他乡不可思议。
高路加答
流辉:你提出的问题的确值得深考.正是我从民间发现了广东陆丰<高氏族谱流源>,并把其中的这段记载在拙著<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中首次公开披露,成为东溪公先世源流的一说.我现在认为有两种可能:
1.高太后是神宗生母,但神宗重用和高太后对立的王安石一党.这期间高太后失去了影响力.王安石重用小人,提拔大批"火箭式干部",大肆打击迫害元老重臣,如司马光,苏轼.高氏家族此时也处于低谷,也遭受了打击.王安石变法就是在熙宁年间(1068--1077).其中之一是"青苗法".高氏远房由此受害是可能的.直至神宗去世,年幼的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垂廉听政,拨乱反正,召回旧臣,废除"新法".但逝世后,王安石党羽蔡京蔡卞兄弟等又捏造诽谤之词,挑拨哲宗和太皇太后的关系.高氏再次遭受大难.后来由于哲宗生母为太皇太后辩护,才洗清污蔑之词.由南宋高宗平反,并追封高太后的弟弟和侄儿为王.所以五王祠建在杭州武林门.
2.也不排除东溪公的祖父虽自山阴(今绍兴,萧山)逃往漳浦,但并非高琼后裔这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