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兄弟 (高兟、高强,前卫艺术家,济南)
〔文化先锋网记者独家报道〕高氏兄弟,一位有争议的行为艺术家。他有一个梦想:以艺术的名义创造一个新的节日——“世界拥抱日”。通过“拥抱”行为来表达艺术家的社会理想,这也是行为艺术家们一直在努力的事业。但他的“拥抱艺术”却受到来自多方的指责和限制。鉴于目前中国行为艺术的恶劣处境,高氏兄弟能将“拥抱”就行到底吗?
以下是关于高氏兄弟艺术活动的详细报道。
【陈玉霞】 陌生人可以相互拥抱吗?高氏兄弟一直有一个梦想:以艺术的名义创造一个新的节日——“世界拥抱日”,在那一天,只要友好地张开双臂,即使是大街上偶然相遇的陌生人也可以象爱人或兄弟一样友好地相互拥抱。高氏兄弟作为中国较早的从事行为艺术实验的著名前卫艺术家,从80年代开始从事前卫艺术活动,自从2000年他们在一些公共空间实施行为艺术“拥抱20分钟的乌托邦”并在互戏⒊錾枇ⅰ笆澜缬当铡钡奶嵋橐岳矗矶嗝教宥源俗隽吮ǖ溃颐嵌源税岵灰唬刈⒋耸碌耐衩且卜追自谝恍┩镜腂BS上各抒己见。
2000年9月,高氏兄弟召集近150名志愿者租乘三辆大巴前往济南北郊黄河南岸实施名为\"拥抱20分钟的乌托邦\"的行为计划。志愿者中有几个是他们的老朋友,绝大多数的是陌生的新朋友。第一次被邀请参与公共性的行为艺术,大家开始不免心存疑问:拥抱何以成为艺术?毕竟大家对行为艺术缺少了解,而且在中国人们没有拥抱的习惯,拥抱一般被视为西方人的礼仪或是恋人之间的私秘化行为。他们不得不对这个行为的意义做了一番苦口婆心的解释,并当场两兄弟做拥抱示范,又分别拥抱了许多陌生的朋友。他们试图让大家明白:拥抱,无论与同性还是与异性,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令人难为情。实际上,既然我们都有爱与被爱的欲望,那么我们每个人心中肯定也都蕴藏着拥抱他人与被他人拥抱的欲望。渐渐地,大家很快进入了状态,按照他们提出的自由组合的原则,大家各自选择了自己的拥抱对象。他们希望大家选择异性拥抱,但最终由于习俗的制约,许多人还是选择了同性。150人第一次以艺术的名义象兄弟、象姐妹、象爱人一样拥抱在一起。大家先一对一对地同时闭目拥抱15分 钟,然后是大家拥围在一起共同拥抱5分钟。20分钟沉寂而美好的时刻,拥抱者们闭目倾听着彼此的心跳,一种超日常的复杂感受与体验成为记忆永远的馈赠。
艺术批评家黄笃在一篇评论文章中指出:拥抱是分离的对立面,拥抱行动被乌托邦化,拥抱是分离之后的精神象征,蕴含着复杂社会、意识形态、文化、宗教问题。拥抱让人更容易从全球视野中联想到南北朝鲜离散家庭重逢团聚的生动悲喜画面;南非解除种族隔离制度后白人与黑人和睦相处;巴勒斯坦人重返家园的喜悦拥抱;体育赛场上运动员获胜的拥抱等等。它超越了各种界限,更多传达了理想的“爱”的信息。然而,在这些行为摄影中,我们看到受邀请的参与者大都选择了同性拥抱,显然,他们并非有同性恋的倾向,这种表象恰恰反映了中国的社会语境,传统道德依然对人的身体有着强大的约束力。从这个意义上看,它隐喻了表演者的行动与心理之间的错位。透过这样的现象,艺术家质疑了本质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因果关系,诸如,真实与虚假、里与外、信任与怀疑、存在与虚无和内容与形式的二元对立概念。这里,艺术家不但摈弃了规定性,而且强调了符号、模型、幻象支配和决定着我们的真实生活。也就是说,我们生活在由概念和符号组成的世界中。
2001年6月,高氏兄弟应邀在第49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开幕期间做群体拥抱行为,他们在网上向全世界发出征集志愿者的通告信。他们计划于6月8日威尼斯时间上午11时在威尼斯双年展现场组织所有在场的志愿者、观众、艺术家、策展人伴随巴赫的音乐同时闭目相互拥抱两分钟。不能到场的响应者,可在那个时刻在他们的所在地与他们的亲人、朋友或陌生人拥抱。征集志愿者的通告信在网上发出后,国内外有许多人回信响应,有打算前往威尼斯的,有不去的表示届时会在精神上与他们在一起。后来高氏兄弟因故未能亲临威尼斯。6月8日下午6点(威尼斯时间上午11点)在济南凌云现代舞团的排练厅里,高氏兄弟与他们家乡的响应者以及世界各地的响应者实施了一次共时拥抱活动。高氏兄弟还和大家一起象做儿童游戏一样,男女各站一边,闭上眼睛,张开双臂向前走,碰上谁,就相互拥抱。在中国大多数人从少年时代开始就已经极少拥抱他人与被人拥抱了,在这次拥抱活动中,有一位男孩和一位女孩可能是长大后第一次与异性拥抱,在大家拥抱都结束后,他们仍沉浸其中。等他们反应过来,那个男孩已经激动得有点虚脱,女孩也已两眼泪汪汪了。
高氏兄弟曾组织过多次类似的拥抱活动,在不同的地点,形式也不尽相同。有一次在冬日的黄昏,在城市边缘的一个山坡上,他们召集了一些志愿者,开始他们设想让一些人拥抱在一起,一些人手持蜡烛伫立在树丛中,希望大家共同感受黄昏在都市与自然的边缘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特殊体验。但由于有一位不请自到的年近四十的女舞蹈老师自告奋勇地要求裸体参与。他们临时改变了计划,首先他们请大家每人手持一只点燃的蜡烛,闭目伫立,然后请 裸体的舞者在风中于点点烛光中穿越。此时,山坡上一片幽暗,烛光于远处城市的灯火邀相呼应。最后,裸体的舞者与一位身着棉衣的20出头的小伙子拥抱。大家手持点燃的蜡烛默默为他们祝福。情景极为感人。活动结束后,两位拥抱者双双坠入爱河,谁也不知道他们是因一见钟情而拥抱,还是因拥抱而一见钟情。虽然女的比男的年龄大近20岁,而且有婚史,孩子也有十几岁了,但他们最终还是结为伉俪。显然,是“拥抱”使他们超越了世俗的规范。
有一天下午,高氏兄弟约了几个朋友,以他们生活的城市为剧场,在大街上随走随做拥抱以及与拥抱相关的行为表演,沿途有些青年男女因好奇欣然接受他们的邀请,介入了他们的行为。就这样,他们随走随做,到了夜晚,来到泉城广场,人越聚越多。巡逻的警察看到聚在一起的人群,以为出了什么事,过来询问,当高氏兄弟向巡警解释了他们的行为并邀请他们介入时,他们也友好地参与进来了。北京三联生活周刊的一位记者在报道高氏兄弟的这一行为艺术时引用房龙的话说:就象“卢梭首先透过朦胧的感伤泪水观察世界,同时代的人被他的思想打动了,也掏出手绢加入了留泪的行列。”
高氏兄弟除了在城市中即兴实验“拥抱”行为外,还一直在通过网络的传播来实现更大范围的“拥抱”。行为艺术“拥抱”已经在网上演化为一个有关设立“世界拥抱日”的互动行为,回答世界各地的一些关心这个提议的人来信提出的问题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希望随着“拥抱”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将来有一天真的以艺术的名义在世界范围设立一个带有乌托邦意味的节日——“世界拥抱日”。已经有一些国外的艺术基金会与他们联系,表示愿意支持“拥抱”行为在海外的实施。一个跨越纽约与约翰内斯堡名为CrossPath Culture的艺术基金会邀请他们到南非做万人拥抱行为。最近,高氏兄弟为了推广“世界拥抱日”的提议拟订了一个长期的名为“信使之约”的全球拥抱计划。他们将首先选择南非的约翰内斯堡、柏林墙遗址、纽约世贸大厦遗址和巴、以发生冲突的地带做万人拥抱行为。
在一味扮酷、玩酷的时尚趣味中,相对于近几年发生的诸如吃死婴、虐杀动物、玩弄尸体等极端暴力化的行为艺术来说,高氏兄弟的“拥抱”提示了行为艺术的一种新的可能与价值趋向,也为我们日趋冷漠灰色的实用主义的人际观念涂抹了一笔充满梦想、浪漫与感伤的暖色。当然,近年来随着高氏兄弟的“拥抱”、“与无家可归者共餐”等行为艺术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人们的关注,高氏兄弟也遭到许多人的非议,他们的作品所呈现的在公共空间的群体拥抱,尤其是陌生人之间的拥抱,很多人表示难以理解与接受。对此,高氏兄弟在一次有关拥抱行为的电视直播中说:“拥抱”行为除了表达一种精神意义上的博爱与亲和之外,更强调其在行为艺术领域的实验意义,如果所有的人都能理解接受他们的艺术观念,他们可能会怀疑自己的艺术太平庸了。但他们也确实希望他们的艺术能够传播博爱的观念,有助于中国人养成拥抱的习惯。
去年9月,应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的邀请,高氏兄弟计划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场首届中国三年展年开幕式上策划实施一次大型公共行为艺术活动——“万人拥抱”,但最终由于主办单位的“行为艺术恐惧症”, “万人拥抱”在展览开幕前被临时取缔,高氏兄弟展出的一幅以“拥抱”为主题的大型摄影装置涉及人体的部分也被肢解、阉割。是广州不相信“拥抱”吗?但2003新年伊始,高氏兄弟应邀为广州繁华的江南大道创作了一幅关于“拥抱”的巨幅公益广告,《今天你拥抱了吗?》,这个毫无商业气息的温馨美好的公益广告一出现在广州的商业闹市区,即引起了一些市民的兴趣。
诚然,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怀有拥抱的渴望。拥抱是和解、平等与博爱的象征,拥抱有利于化解怨恨、缓解现代人内心的孤独与焦虑以及人与人之间日益隔膜的紧张关系,营造亲和、友爱的生活氛围与世界秩序。然而,高氏兄弟的“拥抱”方案毕竟带有浓郁的乌托邦色彩,在中国,拥抱最终是否能够成为一种行为时尚?习惯于握手寒暄的人们是否愿意敞开拥抱的浪漫情怀?高氏兄弟能否将拥抱进行到底?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