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图库 | 登记 | FTP | 起名 | QQ | 论坛 | 
 · 姓氏渊源 · 姓氏族谱 · 高氏文化 · 研究会 · 名人传记 · 姓氏特征 · 高氏企业 · 大事记 · 论坛 

高路加书第七章《高姓分布的定型》北方高姓:山东

发布时间:2006/7/17 0:11:18 被阅览数: 7165 次 来源: 高路加

高路加:<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1997)第七章节选

              第七章 高姓分布的定型(明清以来)

    中国历史上于晋、唐、宋、明发生的四次大规模移民浪潮,主要趋势是中原汉族向长江以南迁徙。今天全国姓氏的分布格局,主要是在南宋至明初这个阶段奠定的基础。目前中原、江南,直到岭南广大地区单姓村落的形成,大多可追溯到明初,一部分可追溯到南宋或元代,更为古老的已属比较罕见了。高姓自然也不例外,但也有自身的特点,那就是春秋时期和晋代两次外徙的主要流向是由齐国和渤海老家向北方幽蓟、辽东方向播迁,唐代才向四方扩散。而大规模向南方发展则主要是在宋室南渡之时。自明代进一步分迁后,高姓的分布状态基本定型。因而采自明清史料中有关高姓分布和事迹资料,可和现存谱牒、实地调查材料结合起来叙述。直至今天,高姓主要聚居在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带,如鲁、冀、豫、晋、辽、苏、皖、赣、浙、闽,西部地区唯有陕北一带较为集中。

    渤海高氏自从于东汉末期形成以来,曾遭受三次沉重打击而被迫向外流徙:第一次是西晋“永嘉之乱”时期,主要是向幽州、辽东方向迁移;第二次是北齐亡国后,皇族高氏被大批迁至长安、西蜀,后几被杀害殆尽;第三次是唐代武则天当政时期,大肆迫害太宗子孙和元老重臣,太宗时的国舅、宰相高士廉家族乃至渤海高氏深受其害,分散至蓟州(治今北京西南)、河中(治今山西永济蒲州镇)、卫州(治今河南汲县)、蕲州(治今湖北蕲春蕲州镇西北)、睦州(治今浙江建德)、巫州(治今四川巫山)、渝州(治今四川重庆)等地。其中于德宗朝(公元780 ─805年)被贬至燕蓟(今北京一带)地区,任冀州司户的高士廉7世孙、原侍御史高岳(字惟峻,号太岩),其6世孙高琼,于北宋真宗(公元998 ─1022年)时任御前都指挥使,赐第汴京建宁里,墓在开封县吹台乡建邑里,一门七王一后,世代为将,荣极一时。靖康末(公元1127年),高宗南渡,高琼6世孙世英、世定、世杰、世则、世祚等家族二百余人随之迁至江南,形成东南高氏主干,分布在浙江钱塘(治今杭州)、海宁、新城(治今富阳西南)、富阳、四明(治今宁波)、温州、山阴(治今绍兴)、台州(治今临海)、处州(治今丽水东南),江苏苏州、常州,安徽徽州(治今黄山)、宁国(治今宣城),江西饶州(治今波阳)、信州(治今上饶)等地。这是历史上高姓南迁规模最大的一次。另有滞留北方守护祖宗墓庐或坚持抗金的世美、世亨等数百人,子孙发展为中原高姓主流,如河南祥符(治今开封城内)高贵、高起、高举三支,新郑高节、高拱二支,以及许州(治今许昌)高著、长葛高友常、尉氏高静、睢州(治今睢县)高安、固始高析枝、怀庆(治今沁阳)高焯等等,又有分迁江苏维扬(治今扬州)、兴化、润州(治今镇江)的;山西有霍州(治今霍县)高举,绛州(治今绛县)高铎,翼城高冲,宣武卫高宁、高澄、高汝泰等支。(参见《萧山谱·原系图序》)还有见诸史册的金代翰林直学士高士谈,元代曾率军征讨爪哇、后任左丞相的蔡州高兴。除高琼一系外,今河南、江苏等省一部分高姓尊高怀德为祖(笔者在第六章考证高怀德从辈份上说为高郢6世孙,高士廉12世孙。)四川、云南、江西、安徽等省一部分高姓尊高崇文为祖,安徽合肥高氏则尊高若纳为祖。各地族谱又多把高崇文、高若纳的世系上接高士廉。因而,今南方高姓可以说绝大多数自认出自高士廉一系。高士廉为姜尚50世孙,高傒42世孙,高柴33世孙,高洪18世孙。(依《新唐书·宰相世系》、《萧山谱》、《海宁谱》)

    北宋灭亡后,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蜂涌南渡,形成历史上最大一次移民浪潮。尤其官宦世家,多为携带谱牒,举族南迁。因而今天南方各姓家谱普遍比较完善。汴京高琼家族谱牒纂于乙未年(宋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撰于此年,由高琼署名的《渤海高氏宗支图序》流传至今。哲宗元禧六年(公元1091年),高琼5世孙、崇政殿说书高公辅(字光弼)再次修谱。靖康末,公辅之子世美死守汴京祖墓,由公辅叔父高士卫(字永翼)之孙高世英(字仲伟,谥文端)携谱南渡,居海宁岩门。世英裔孙、明代“金石公”又一次予以整理,各分支也不断续修,因而浙江高氏谱牒世系至今仍颇为完整,最有代表性的是《越州萧山东瓜沥高氏家谱》,其完善、可靠程度堪称已发现国内外现存高氏族谱之冠,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另外,今藏北京图书馆的江苏扬州《维扬裕民洲高氏重修族谱》保存了北宋开国元勋、渤海郡王高怀德一支后裔迁徙、世系资料,多有明确年代。例如,本书考证属高怀德16世孙、高姓始祖高傒68世孙的团练使高明三兄弟于元末辞官归隐金陵(今南京),子孙分迁扬州等地。对探讨其他支系的世系、年代提供了一个可贵的“参照物”。

    中原地区由于金元时期异族进占,战乱不已,留下的世家子弟、官吏学者,不是在抗战中殉节,就是隐姓埋名,辗转避难,谱牒自然难以保全。因而北方地区各姓氏元代以前世系多已失传,族谱多为明代以后重新修纂,世系大多只能上溯到元明之交。一大批属这一类的高姓支系的传衍世代就需要参照高明三来考订。

      

                          一 北方高姓的分布

                                   山东高姓

    春秋齐国所在地山东,是高姓始祖、齐国上卿高傒的故乡,因而也是天下高姓的发祥地。齐文公之子姜高(即高傒之祖父)的封邑高邑就在今山东北部的禹城县。东汉以来,高姓主支聚居的渤海郡(治今河北沧州)横跨今河北、山东两省交界地带。南北朝时,高姓创建的北齐也是以山东为其腹地。唐朝时,渤海高氏祖籍蓚县(今河北景县)一度隶属德州(今属山东)。可见山东在高姓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渤海高分支北海高氏(居剧县,在今山东昌乐西)高聪于北魏时历任侍郎、幽州刺史、安化将军等职。五代时,齐州历山人高汉筠历任后唐检校兵部尚书、检校司徒、左金吾卫大将军,后汉左骁卫大将军、内客省使。自古以来,山东全省高姓村落星罗棋布,十分密集,是高姓的主要分布地和输出地之一。自春秋齐国以来,高姓就不断由今山东一带外迁,散布全国,宋明之间,更是主要向东南地区迁徙。然而,山东省也和华北其他地区一样,经过金元乱世,谱牒多已无存,各姓世系一般只能追溯到明初。

今禹城县历史上战乱、灾疫频繁,人口流动量大。例如“安史之乱”后,人口即大减。明永乐二年(1404年),因灾荒、疫病流行,人口流失,死亡几尽。后于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本省诸城等地大量移民来此地。其中高姓从诸城迁来的最多,有十里望乡前高庄、高板村、禹城镇及高山庄,安仁镇、高老伍村、高庄、十里铺村高寨等;从洪洞迁来的有张庄镇高庄,房寺镇高庄,李屯乡白布高庄;从本省即墨迁来的有李屯乡老高庄、新高庄;从肥城迁来的有李屯乡打渔高庄。年代最早的是房寺镇兴国寺村高氏,相传始祖高仕文于唐代自今北京密云县迁来。新高庄高谋熙(凤玲)为正师级,曾在延安军政大学学习。禹城县高姓历史上的进士有:明高节(乙未给事中知府);清高莹(壬戍科)。举人有:金高郁(全县唯一);明高树(丙子科);高翥(永平县照磨);清高莹,高原可(沔州知州),高鸣鸾(陕西奉安知县),高撰(宁远知县,鸣鸾子),高梓(盐山知县)。武举有:明高右臣。

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白兔丘南村高氏,原居高傒墓北之原白兔丘村,1984年迁至高傒墓之西另立南村,“原籍枣强西北高家堡,洪武二年七月朔,三人同胞,一人迁徙临淄白兔丘焉。”(白兔丘村《高氏祖谱》高洪福提供)二世祖名高云从,现传至24世。族人分居本县老庄、高家六端、河沟、北庄、牛角子、高家孝陵、彭家庄、东卧石等村,及山西、东北等地。六端村17世鸿俊为副军级。县团级有:北庄北头17世增祥、长祥,徐家圈17世金明、金峰,18世高群。副局级有:徐家圈17世金成,18世高峻。

    临淄高氏居城北20里之月庄,始祖高全原居蒙阴县狗跑泉,于明初迁来淄川县城北魏家庄(后改名月庄),改名高泉。高全约和扬州高明三同时代或晚一代。2世高杰,补授邑博士弟子员,从此家族成为书香门第。3世高嘚,字殷宗,号仰黉。4世高汝登,字自卑,号柳溪,赠授中农宪大夫、都察院右佥都御史。5世高举,字鹏程,号东溟,号称“中丞公”,万历丙子科举人、己卯科进士,历任完县令、蒲圻令、提督军务、巡抚浙江等处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高举之弟高誉,字鵾程,号南溟,以廪生入太学,中举。6世高所蕴,字尔施,号宏室,高举之子,赠授中宪大夫、通奉大夫、宗人府府丞;高所翔,光禄寺署正。7世高玮,字握之,号绳东,所蕴长子,明崇祯己卯乡荐第一名(解元),清顺治丙戍科进士,任直隶河间府推官;高珩字蔥佩,号念东,别号紫霞居士,号称“司寇公”,所蕴次子,崇祯己卯科举人,癸未科进士,选庶吉士,历任祭酒、刑部侍郎、吏礼二部左右侍郎兼寻求翰林院学士、大理少卿、宗人府府丞;高玶字在衡,所蕴三子,顺治壬辰科进士,任广平推官;高琭号振东,所翔长子,顺治甲午科举人,康熙丁未科进士;高璥字戒之,所翔次子,崇祯壬午科举人。8世高之騊字冀良,号慎旃,高珩长子,顺治甲午科举人,辛丑科进士,任贵州平远知县;高之騱,高珩次子,增生,侯选州同知;高之卯,高琭之子康熙甲子科举人。9世高肇受,高之卯之子。临淄高氏自高举起,4代5进士、2举人,尤其第7代,堂兄弟5人中有4进士、1举人,荣显一时。(见《高氏家模汇编》,清康熙五十年版)

           临淄高氏世系(依《高氏家模汇编》)

                                            

  高全─杰─嘚─汝登─│举─│所蕴─│玮  │之騊

                      │誉  │      │珩─│之騱

                            │      │玶

                            │所翔─│琭─  之卯─肇受

                            │      │璥

    据《淄川高氏家谱》(康熙三十二年),高全之子名高彦祥。高彦祥生四子:高铎、高鉴、高钦、高冗。高举为第八世。12世高肇晊字径千,号凤庵,排行第五,雍正甲辰科举人,己酉江南乡试同考官,潍县教谕。和《高氏家模汇编》有所不同。

    胶西(治今胶县)高氏始祖高伯通,字钟祥,于元末自利津县(今属山东)迁来。至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己历400年,传十六世。2世高云岫任巡按御史,为明朝开国功臣。14世高文習,号旦复,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入奋威将军王进宝帐下任守备,后历任江南提标参将、广西柳庆营副将、天津总兵官、南昌总兵官,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官至陕西副都统。高文習之子高佩中、侄高英玉分别为康熙癸巳科、丁酉科举人。此谱附有同于癸巳科中举的邻县东武人、军机大臣、兵部尚书刘统勋撰于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的《序》。(见清高敬业《胶西高氏世德录》)

   潍县高氏始祖高整约于明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迁居益都路北海郡青潍,清代改地名为潍县,先后隶属青、莱二州。至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已有240余年。3世高景第三子高明字溪东,为明嘉靖丁酉科举人,任保定河间府通判。(见《北海高氏族谱》)

    蓬莱市北沟镇栾家口村高氏始祖高云祯大约于清初来此定居,制订辈序二十字:德希绍丕绪  文景毓家诗  瑞延廷基显  宗昌世福祺。现已传至大约第十代。

    兖州滨邑高氏原籍蒲台县第一乡,始祖高立于元代迁来滨邑高原。高立的长兄为都统,次兄高养37岁时即去世。高立经(元)贞(延)祜之乱后,升为都指挥使。2世高润曾任万夫长、县令。6世高从周于明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迁秦台东高家。9世高火心自高官寨迁西南高庄。13世高依先迁旧镇。14世高天命迁夏家楼。16世高良英迁秘家庵;高魁斗迁小高家;高魁秀迁南王家;高福曜迁小郭家,又迁刘王庄;高大臣迁东高家。17世高风迁大王家;高士信迁尹家园。(见《高氏世谱》,清光绪三十二年修,板藏高官寨)

    山东明清以来其他高姓人物有:明代济阳高贤宁,建文年间国学生;胶州高迪,弘治举人,太仆臣;嘉祥高斗光,万历进士,偏沅巡抚,先后驻武昌、荆州;胶州高弘图,万历进士,福王时为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宰相);昌邑(今巨野东南)高维岱,崇祯年间知永清县;临淄金铃镇高昶(字景辉),著名医学家,精脉诊,人称“卢扁”。清代胶州高凤翰,雍正举人,任歙县丞、绩溪知县,善以左手画山水,与郑板桥、罗聘等合称“扬州八怪”。现代峄县高魁元,曾任台湾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政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国民党第十三届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栖霞高德占,林业部部长;临沂高狄,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邹平高克,沈阳军区纪检书记、中将;莱阳高锐,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少将;沂南高沂,中国联合国教科文全国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副部长;牟平高修,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丝绸公司董事长;禹城高鸿俊,军级;长清高逢五,山东省人大副主任;青岛高祀仁,广州市委书记;邹平高扬(女),吉林省总工会副主席、省人大常委;长清高云超,北京建工局副局长;郓城高道生,中共唐山市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黄县城关西北隅村高洁,济南文联副主席、剧作家;临沂高擎洲,辽宁大学中文系教授;滕县高仕臣,台湾政治大学教授;莱阳高更生,山东师大中文系教授;曹县高锦章,西北师大化学所所长兼化学系副主任、教授;蓬莱高中甫,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所研究员;历城高明(女),3次打破集体跳伞世界纪录;胶南高建敏(女),2次打破射击世界纪录。

来自山东的辽宁高姓

据《高氏宗亲谱册》“谱序”记载,汉军镶白旗高氏原籍云南,耕读为业,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始祖高文增因避战乱迁居山东登州蓬莱高家庄,清顺治初年(公元1644年),2世兄弟三人高六、高有智、高有仁率子侄辈渡过渤海迁居辽阳东南正蓝旗界,高六在此地去世,家族又迁至辽阳高家岭子。康熙初年(公元1662年),高有智也去世,高有仁携眷迁至地广人稀的海城高丽堡(又名大甸子)高湛屯,由于非旗人(加入八旗组织的人)不准耕种,因而于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加入沈阳汉军镶白旗第三佐领属下,开地数千顷。8世祖高文彩担任盛京(今沈阳)汉军镶黄旗第一佐领。此后,这一支高氏在清代任副都统1人、佐领5人、有爵位2人、协领1人、花翎同知1人、骁骑校3人。由于族人众多,散居辽阳、凤凰城二处,为便于联络宗谊,由第十世起,制订辈序字16字:凤纪肇元、德广维盛、公安贤昌、孔名延年。此“谱序”由9世高国明撰于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

此外,据北镇《高氏族谱》记载,这一支高姓也属汉军镶白旗,原居山东登州府海阳县徽村高家庄,于明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奉旨领官地,坐落广宁(今北镇)。

    开原柴河沟高氏属汉军镶白旗。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因逃荒由山东登州蓬莱县迁至盛京辽阳县牛蹄崖,后转徙开原柴河沟靠山屯,以农为业。2世高松龄兄弟3人。3世高东园,曾就读于铁岭银冈书院,一生从事教育,为知名学者、教育家。4世高恩俊,字崇民,早年参加同盟会,“九·一八”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安东省主席、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司法部长,解放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兼司法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东北分院院长、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71年7月29日去世,享寿81。长子高存信1936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炮科,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炮兵副司令员,少将。

                                开原高氏世系

                                              

                 ?1世─松龄─│东园─│式民  │存信5世

                               │东阁  │崇民─│大庆

                                       │正民  │大会

                                               │大放

                                               │大印

<此外,据北镇《高氏族谱》记载,这一支高姓也属汉军镶白旗,原居山东登州府海阳县徽村高家庄,于明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奉旨领官地,坐落广宁(今北镇)。>

  比高登科早100年,迁入东北

<治今河南汲县>治今是否写为现今?

治今河南汲县,意思是"首府在现在的河南省汲县"."治"是治理,当地首长在什么地方治理这块地盘.

上两条同类新闻
  • 高路加书第五章节选二:高士廉等五相
  • 高路加书第五章节选一:高熲高劢高孝基
  • 【字体: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高家QQ群
    姓氏渊源
    追本渊源 姓氏情结
    迁徙分布 古今支系
    姓氏族谱
    家支世系 辈分排行
    一统族谱 族谱大全
    高氏文化
    高氏文字 风俗习惯
    墓志颂文 高氏语言
    高氏婚姻 氏族节日
    |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刊登 | 网站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本站顾问:QQ365079724 645019659 站长:QQ153750601 手机:013952237076
    版权所有 2005-2008 高氏家谱网(GSJP.NET) 效果 1024×786
    Copyright 2006-2008 WWW.GSJ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QQ群:11575194(满) (2):25216848(满) (3):27261498(满)
    QQ群(4):29809373(满) (5):29808828
    苏ICP备060397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