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路加:《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第四章(1997)节选五
北齐皇室的覆亡
高纬长子、幼主高恒于隆化二年(公元577年)春在一片纷乱中即位,年仅8岁,不久就被北周军所俘,和被俘诸王一起被送到北周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至此北齐灭亡。北齐共传三世六主,延续28年。次年,即北周建德七年(公元578年),于晋州失败后投降北周任宜州刺史的原北齐录尚书事、城阳王穆婆提又策划反对北周,北周趁机以和穆婆提合谋为由,把俘往长安和分置西蜀的北齐宗室任城王高湝(高欢仅存的第十子)以下,包括安德王高延宗(高澄第六子)、幼主高恒在内的30王几乎全部杀害,至此,高欢子孙仅三人幸存。这是继春秋末年田氏篡齐以来,高姓宗族历史上遭受的第二次大劫难。(见《北齐书》《幼主纪》、《武成十二王》)
四 北齐灭亡前后皇室诸王的抗争
北投突厥 坚持抗敌
北齐亡国之际,宗室诸王为保卫先祖创下的基业,演出了一幕幕慷慨悲壮的史剧。在幼主被俘后,高洋次子、尚书令、定州刺史、范阳王高绍义北投突厥,在突厥他钵可汗支持下即帝位,年号为武平,流亡在北方的北齐臣民全部归属于高绍义。高绍义在南下和北周作战时,听说范阳郡城(在今北京)被北周占领,又退回突厥辖区。北周派使者要突厥把高绍义交出来。他钵可汗受到北周的压力,又不忍心动手,就约绍义出猎,任由北周使者捕捉,后来在流放地西蜀去世。(见《北齐书·文宣四王》)
硕果仅存 气节感人
高欢第十子、任城王高湝,在后主高纬奔邺时,被封为大丞相,后主曾于济州下诏禅位给高湝,但传递诏书、玉玺的使臣竟然叛逃北周。高湝和高澄次子、广宁王高孝珩一同于冀州(治今河北冀县)召募到4万多人,和北周军作战。北周齐王宇文宪派人来招降,并送来赦免令。高湝一概丢到井里,战败被俘,宇文宪问:“何苦这样?”高湝回答:“神武皇帝(高欢)15子中,只有我一人尚存,国家破灭之际,能够一死,无愧于先祖。”当被押解到北齐故都邺城时,高湝痛哭流涕,从马上向地下撞落,血流满面。后来和幼主一同在长安遇害。(见《北齐书·神武十一王》)
坚守到底 哭辞太庙
高演次子高亮,字彦道,为高欢第八子、襄城景王高淯的嗣子,跟随后主奔邺,被封为太尉、太傅。北周军进攻时,其他各路军马都退走,唯有高亮在启夏门坚守。北周军从各门攻入后,高亮退入太庙,痛哭拜别祖宗,然后被周军所俘。后来死于龙州(治今四川平武东南)。(见《北齐书·孝昭六王》)
精于艺术 痛伤亡国
高澄次子、广宁王高孝珩,饱读经史,兼长艺术,曾于墙壁上画一只苍鹰,人们看见都以为是活的;又作《朝士图》,一时称绝。后主奔邺后,孝珩被封为太宰,后率五千人去冀州和任城王高湝会合,共同抗敌,在战场上被叛将乞扶令和突然用矛刺伤落马被俘。北周齐王宇文宪问孝珩北齐亡国的原因,孝珩痛哭失声,身躯抽搐,连宇文宪也受到感染,亲手为孝珩洗伤口、敷药。孝珩感叹说:“除神武皇帝以外,我的父辈和兄弟们没有一个活到40岁,难道这是命中注定的吗?我恨不得能掌握兵符,接受朝廷的委任,大干一场,报效国家。”被押至长安后,北周武帝宇文泰在云阳为北齐君臣设宴,亲自弹琵琶,命孝珩吹笛,孝珩拒绝,说:“亡国的乐声,不值得听。”武帝坚持要他吹,孝珩才把笛子举到嘴边,就禁不住哽咽起来,武帝只得作罢。孝珩于这年十月病逝。(见《北齐书·文襄六王》
勇将赴难 妇孺紧随
高澄第五子高延宗,当后主率军在平阳(治今山西临汾)和周军交战时,率右军首先投入战斗,所向无敌。各路军马都被打散,唯独延宗一军完整无损。后主打算退往晋阳时,延宗曾说:“大家守在营中,由我领兵出战,一定能获胜。”可惜后主没有采纳。后主奔邺前,封延宗为相国,负责一切抵抗事务。在军中将领一致拥戴下,延宗于危难中即帝位。延宗身驱魁梧肥壮,勇力超人,又极为平易近人,爱护下属,把钱财全部分发给将士,见到士卒,就握手寒暄,自称姓名,很动感情,因而全军上下士气高昂,准备随他决一死战。北周军攻入晋阳时,连妇女儿童也从房顶投掷砖瓦打击敌人。在延宗和将领们的奋战下,北周军一度纷乱,北周武帝宇文泰也单身独骑勉强逃出城。但随后由于叛将提供情报,北周军乘北齐军不防备重新攻入城内,延宗被俘。在长安宇文泰的宴席上,宇文泰命北齐后主跳舞助兴。延宗悲痛不已,屡次要服毒自杀,被人们拉住未成,后来和后主一同被害。(同上)
兰陵王入阵 佳话永流传
北齐皇族中,有一个名传后世的悲剧英雄,就是高澄的第四子、兰陵武王高长恭(又名孝瓘),十分骁勇,然而面庞白净俊秀,缺乏威严,因而上阵时总是戴上青面獠牙的面具。当突厥侵入晋阳时,长恭尽力搏杀,击退敌兵。河清三年(公元564年),齐周于邙山(在今河南洛阳东北)交战,开始时,齐军失利,指挥中军的长恭率500人冲入敌阵,当冲杀到金墉(在今洛阳西北)城下时,守城的齐军认不出长恭,长恭摘下面具,于是齐军放箭相助,长恭再次率军冲杀,获得大胜。此后,齐军中流传着一首歌谣,名叫《兰陵王入阵曲》,还配和乐曲舞蹈,舞者皆戴面具,手持兵器,作搏杀状。乐曲和舞蹈一直流传到后世。战后,后主对长恭说:“过于深入敌阵,万一失利,后悔就来不及了。”长恭答:“自家事,有切肤之痛,不知不觉就这样做了。”不料后主竟然因长恭说是“自家事”而耿耿于怀,终于在武平四年(公元573年)赐毒酒杀害。(同上)
北齐皇室的后嗣
北齐亡后,高欢的子孙幸存于世的只有3人:高演之子、汝南王高彦理,由于其女被纳入北周太子宫中,因而获免,后于隋朝开皇年间(公元581 ─600年),死于并州刺史任上;高湛之子、高平王高仁英因清狂,安乐王高仁雅因“瘖疾”(哑巴),也获免。后来,隋朝于开皇年间命高仁英主持北齐高氏宗庙的祭祀,不久即去世。三人后裔情况均不明。(见《北齐书》、《孝昭六王》、《武成十二王》)
北齐皇族高氏世系
│河南康舒王孝瑜
│广宁王 孝珩
│河间王 孝琬
│兰陵武王孝瓘
│安德王 延宗
│文襄帝 澄─│渔阳王 绍信
│
│文宣帝 洋─│废帝 殷
│文安简平王浚 │太原王 绍德
│平城靖冀王淹 │范阳王 绍义
│彭城景思王浟 │西河王 绍仁
│ │陇西王 绍廉
│
│孝昭帝 演─│襄城王 亮
│上党刚隶王涣 │乐陵王 百年
神武帝高欢─│襄城景王 淯 │汝南王 彦理(隋并州刺史)
│ │治平王 彦德
│ │城阳王 彦基
│ │定阳王 彦康
│ │汝阳王 彦忠
│
│武成帝 湛─│南阳王 仁通(绰)
│任城王 湝 │后主 仁纲(纬)─│幼主 恒
│高阳康穆王湜 │琅邪王 仁威(俨) │东平王恪
│博陵文简王济 │齐安王 仁弘(廓) │ 善德
│华山王 凝 │北平王 仁坚(贞) │ 买德
│冯翊王 润 │高平王 仁英 │ 质钱
│汉阳敬怀王洽 │淮南王 仁光
│西河王 仁几
│乐平王 仁邕
│颍川王 仁俭
│安乐王 仁雅
│丹阳王 仁直
│东海王 仁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