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路加:《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第四章(1997)节选三
猛将高昂及其家族
创建北齐皇朝,功劳仅次于鲜卑化的高欢一系皇族的高姓家族,是高昂兄弟。高昂家族是作为北齐政权第二根支柱的山东(古指太行山以东)汉族豪强的代表。高昂兄弟的父亲,是高祐从父弟(叔父之子)高翼,字次同。此“从父”应指高颐。高颐生三子,高翼为老三。高翼长兄之子高永乐,官至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冀州大中正,后为博陵太守,自杀而死。永乐之子高长命,因曾于永安三年(公元530年)守卫都城大夏门抵御尔朱世隆的进攻,受封为光禄大夫。北魏丞相高欢曾先后封高长命为雍州刺史、淮阳县男、鄢陵县伯。武定五年(公元548年),在征讨侯景时被杀,追赠冀州刺史。其墓已于1973年在景县高氏墓群中发现。高翼次兄之子高延伯历任中散大夫、安州刺史,封万年县男,后于北齐天保初年(公元550年)加封征西将军,晋升子爵,去世后追赠太府少卿。高翼生性豪爽侠义,素为乡里敬重。孝昌末年(公元527年),葛荣在燕赵(今河北)一带率六镇流民起义,朝廷因高翼是山东(指太行山以东)豪强,封为渤海太守,后改封东翼州刺史,加镇东将军、乐城县侯衔。尔朱兆诛杀孝庄帝后,高翼聚集一支兵马保卫家乡,对四个儿子说:“皇上有忧患,是臣子的耻辱;皇上遭受耻辱,臣子只有一死,现在国家处于危难之中,破家报国的时候到了。”不久即去世。后于中兴初年(公元531年)追赠使持节、侍中、太保、录尚书事、冀州刺史,谥号“文宣”。高翼生四子:高乾、高慎、高昂、高季式。
高乾,字乾邕,明智有谋略,举止高雅,仪表非凡,为人侠义,广为结交。最初担任员外散骑侍郎,后转太尉史士曹、司徒中兵、员外。北魏孝庄帝未登基时,高乾就依附于他,待即位后,封高乾为龙骧将军、通直散骑常侍。武泰二年(公元528年),尔朱荣于河阴(今河南孟津东北)大杀北魏君臣宗室后,高乾率河北流民在黄河、济水之间起兵,接受葛荣指挥,后接受庄帝招抚。高乾任给事黄门侍郎。因遭尔朱荣的排斥,高乾解职回乡。尔朱荣死后,庄帝又封高乾为金紫光禄大夫、河北大使。永安三年(公元530年),尔朱兆攻入洛阳,杀害孝帝,高乾兄弟占据冀州信都(治今河北冀县)起兵。建明二年(公元531年),高欢从晋州(治今山西临汾)进军冀州,高乾率70余骑出迎。普泰元年(公元531年),高欢立中兴主后,封高乾为侍中、司空。太昌元年(公元532年),孝武帝即位后,高乾请求解职,但仍保留了司空职务,又封为长乐郡公。永熙二年(公元533年),孝武帝不满于受丞相高欢控制,想拉拢高乾结盟除掉高欢。高乾把此事密报高欢。孝武帝发觉后,就杀死高乾。高乾时年37。后于东魏天平元年(公元534年)追赠使持节、太师、录尚书事、冀州刺史,谥号“文昭”。长子高继叔袭祖父高翼乐城县侯爵位,高乾弟之次子高占儿袭高乾爵。
高慎,字仲密,高乾之弟,爱好文史,和兄弟们志向不同,受到父亲高翼的偏爱。北魏中兴初(公元531年)任沧州刺史、东南道行台尚书。太昌初(公元532年),改任光州刺史,加封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高乾被孝武帝所杀后,高慎秘密投奔设在晋阳(治今山西太原)的丞相府,被高欢委任为大行台左丞,又升为尚书。东魏天平末年(公元534年),升为侍中、开府。元象初(元538年),出任兖州刺史,不久又回京任御史中尉。被高慎遗弃的前妻是吏部郎中崔暹之妹,后崔暹成为高欢之子高澄的亲信,高慎担心崔暹报复,后来又因失职受到高欢的斥责,就在担任北豫州刺史时,于武定元年(公元543年)占据虎牢关(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投降西魏。西魏大将军宇文泰领兵来接应,从而引发“邙山之战”,结果东魏获胜。
高昂,字敖曹,高慎之弟。身材魁梧雄伟,“龙眉豹颈”,勇力过人。少年时不肯读书,专好习武骑马。北魏建义初(公元528年),高昂和兄弟们一同起兵,后受孝庄帝招抚,封为通直散骑侍郎、武城县伯。后被尔朱荣诱捕。尔朱荣进入洛阳后,高昂被关在驼牛栏中。尔朱荣被杀后,高昂被孝庄帝释放。尔朱世隆进逼皇城时,孝庄帝亲临大夏门指挥抗击,高昂和堂侄高长命披甲参战,所向披靡,观战之人无不惊叹。战后,高昂被封为直阁将军。高昂回乡召集旧部,又被加封通直常侍、平北将军。洛阳失陷后,高昂和父兄一同占据信都起义。中兴初(公元531年),后废帝立,封高昂为使持节、冀州刺史、大都督,此后屡随高欢出征,先后于广阿(今河北隆昌东)、韩陵(今河南安阳东北)攻破尔朱兆。高昂部下三千将士全部是家乡汉人。深受鲜卑化并统率鲜卑兵的高欢说:“高都督部下纯系汉人,打仗恐怕不顶用,现拨一千鲜卑兵参杂其中,如何?”高昂答:“我率领的部队训练有素,前后战斗,不次于鲜卑,如果参杂,感情不融洽,获胜则争功,失利则推托过失,我还是愿率领汉军。”在韩陵之战中,高欢所率部队失利后退,幸好高岳等率500兵从正面冲击,斛律敦率一部从后面攻击,高昂等率一千骑兵从侧面横击,打得尔朱兆大败而逃。这一天,如果不是高昂等人奋力作战,高欢差一点遇难。太昌初(公元532年),高昂进驻冀州,被加封侍中、开府,进爵为侯。长兄高乾被孝武帝所杀后,高昂去晋阳(治今山西太原)投奔高欢,后来随高欢征讨斛律椿,担任前锋。孝武帝离开洛阳向西逃跑,高昂率部追击。高昂还以豫州刺史身份平定荆襄一带不服高欢管辖的州县。东魏天平年间(公元534 ─537年),封高昂为侍中、司空公,高昂因兄高乾在此位去世,不愿接受,改为司徒公。高欢发兵征讨关陇(今陕甘一带),任命高昂为西南道大都督,取道商洛进军,山路险峻,已被乱方扼守,但高昂一路转战,无人能抵挡,又攻克上洛(今陕西商县),俘获西魏洛州刺史及将领数十人,只是因另一路主将窦泰失利自杀,高欢召高昂回军。高昂被流矢射中,伤势甚重,高昂说:“我以身许国,死而无恨,所遗憾的,只有不能看见四弟季式担任刺史官职。”高欢听说,马上任命高季式为济州刺史。高昂还朝后,被封为军司大都督,统领76都督,驻守虎牢。东魏天平四年(公元537年),有人报告说治河役夫很多被淹死。御史中尉、鲜卑人刘贵说:“一钱汉(意思是只值一文钱的汉人),随他死。”高昂大怒,拔刀就砍。刘贵逃回营,高昂要发兵攻打,众将极力劝阻才作罢。当时,鲜卑人轻视汉人,唯独敬畏高昂。高欢对部队讲话总是用鲜卑语,如果高昂在行列中,就改用汉语。有一次,高昂去丞相府见高欢,守门官不让进,高昂大怒,张弓就射,高欢也不责怪。可见高昂的威势之高。元象元年(公元538年),高昂被加封为京兆郡公,和侯景一同进攻独孤如愿据守的金墉城,西魏宇文泰率军来援,和东魏军在邙山之北交战,高昂轻敌失利,单骑冲到河阳南城(今河南孟县西),但守将高永乐(高欢从祖兄子)竟闭门不开,一代骁将高昂被西魏军追上惨杀,时年48。高欢闻讯大怒,责打高永乐一顿。追赠高昂使持节、侍中、太师、大司马、太尉公、录尚书事、冀州刺史,谥号“忠武”。长子高突骑袭爵,但很早就去世。丞相高澄(高欢之长子)又命高昂第三子高道豁袭爵。北齐皇建初(公元560年),追封高昂为永昌王,仍以道豁袭任。武平末(公元576年),高道豁任开府仪同三司,北周灭齐后,又封道豁为仪同大将军。隋朝开皇年间(公元581 ─600年),死于黄州刺史任上。
高季式,字子通,高昂之弟,也甚有胆魄。北魏中兴初(公元531年),被封为镇远将军、正员郎,后改任卫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又加封散骑常侍、主衣都统,太昌初(公元532年),任尚食典御。天平年间(公元534 ─538年),高季式出任济州(治今山东茌平西南)刺史。当地有盗寇刘盘陀、史明曜,为害齐兖青徐四州,历届地方官吏都无可奈何。高季式一到任,就消灭光了。又有濮阳(治今山东湮城北)人杜灵椿聚众万人四处劫掠,高季式只派三百骑兵,一次战斗就擒获了。高季式还平定了阳平(今山东莘县)绪显的叛乱,收复了南河郡。自此以后,盗匪绝迹。有人劝季式说:“濮阳、阳平都在京城附近,您既不是奉命,又没有侵入所辖范围,何必派私家兵长途征战呢?万一有失误,岂不反而招惹罪责?”季式说:“我和国家共安危,哪有见贼不讨之理?”元象元年(公元538年),西魏来攻,高欢率军迎战,于邙北一战中失利,高昂也阵亡,人心浮动。部下劝季式:“大势已去,不如带亲兵二百投奔南梁,可保富贵,何必在这里等死呢?”季式说:“我们兄弟受到国家的厚恩,和高王(指高欢)一同平定天下,遇到危难就逃走是不义之举。如果国家危急,当背城决一死战,怎能偷生保全性命?”高季式入京任散骑常侍,后镇守永安戍。武定元年(公元543年),高季式的三哥高慎叛逃前,给他来信通报,他立即报告高欢,高欢一如既往地信任他。武定年间(公元543─550年),高季式任侍中、冀州大中正,又担任都督,随清河公高岳战败南梁萧明和叛将侯景,班师后受封为卫尉卿,再随高岳击败西魏将王思政,加封仪同三司。北齐天保初(公元550年),受封为乘氏县子,随司徒潘乐征战于江淮间,四年夏病故,时年38,追赠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冀州刺史,谥号“恭穆”。(见《魏书》、《北史》、《北齐书》《高昂传》)
高昂家族世系
36世
高展─颐─│ ─ 永乐 ─长命40世
│ 延伯
│冀─│ 乾─│继叔
│ │吕儿
│ 慎
│ 昂─│突骑
│ │道豁
│季式
北魏渤海高氏世系
1世 35世
高傒……庆─│展─│谠─│ 祚
│ │ │ 祐
│ │ │ 钦
│ │颐─│
│敬 │
│ │ 翼
│泰─│韬─│ 允
│ │ 推
│ │ 燮
│湖─│ 真
│ │各拔 │欢40世
│ │ 谧─│树─│琛
│ │ 稚 │翻─ 岳
│恒─ 道
高慎,字仲密,高乾之弟,爱好文史,和兄弟们志向不同,受到父亲高翼的偏爱。北魏中兴初(公元531年)任沧州刺史、东南道行台尚书。太昌初(公元532年),改任光州刺史,加封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高乾被孝武帝所杀后,高慎秘密投奔设在晋阳(治今山西太原)的丞相府,被高欢委任为大行台左丞,又升为尚书。东魏天平末年(公元534年),升为侍中、开府。元象初(元538年),出任兖州刺史,不久又回京任御史中尉。被高慎遗弃的前妻是吏部郎中崔暹之妹,后崔暹成为高欢之子高澄的亲信,高慎担心崔暹报复,后来又因失职受到高欢的斥责,就在担任北豫州刺史时,于武定元年(公元543年)占据虎牢关(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投降西魏。西魏大将军宇文泰领兵来接应,从而引发“邙山之战”,结果东魏获胜。
古云:上阵亲兄弟。偏偏这位高慎和高欢兄弟对着干,可恶、可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