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史可通古今之盛衰,县有志可考历代之人物,族若无谱何以序先人之昭穆,分后世之支派乎。予生也晚,不知谱牒失于何时,每见族人有齿德者必询其世系,皆云始祖明公偕始祖母米孺人于洪武二年率领二子一侄自山西洪洞县迁居山东濮州之南,二子长居杨妃店,次居饲鹤池,侄往东乡不知其处。适民国二十四年老高庄祠堂落成,与祭者七十余村,有二十一世孔贤,因各村老谱有失传者,约各村记几世,即自几世序之汇印成牒。予曰善哉。此虽不能因流溯源考之于前,庶可使支分派别晰之于后也。孔贤能敦宗睦族佥议董理谱事月余,奉谱草至者过半焉。十九世族弟守法与孔贤等又奔走各县访得先人后裔,添序九十余村共十七县一百六十处。是年董庄大堤决口,二十五年春堵之,七月间约二十世广运筹将各村谱草逐一誊清,付诸石印馆印刷八十部,分布各县。庶几瓜瓞绵绵,有追远之征,螽斯振振无失考之虞矣。斯举也,有人问予,曰:”高氏有迁不同时者,有迁不同地者,亦间有世居者合为一谱,可乎?”予肃然答曰:“吾祖系出渤海氏首辛阳高■本齐国命卿,子羔为圣门高弟,山东之有高氏旧矣。”至宋徽宗金人南侵曰齐曰卫,本南北咽喉之地,争地争城又兵燹长久之区。山东之民逃奔山西者不知凡几高氏与焉。及明太祖扫灭群寇建都金陵,不得不移山西之民于山东而补其阙焉。其间逃而复还者又不知凡几高氏与焉,迄今五百余载矣。迁于彼又迁于此者更不知凡几高氏亦与焉。观乎,此岂可因迁居世居、迁不同时、迁不同地,同姓而贰之者哉。且是谱合之则为一谱,分之则一村一谱,非强令同宗共祖,不过因族繁居散使之有统,系有联络,子子孙孙永好勿替马耳,斯为闻之,唯唯而退。 十九世文庠生兰台谨识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岁次丙子中秋节后三日 (高健人摘自《山东文物网》 高忠诚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