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临
高凤临(1900—1975),字锡瑞,号淡翁居士,陕西省韩城市高家坡村人。他毕业于澄城师范,为蓝田县先师牛兆濂门下士。他是关中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曾创办“韩城尊孔学会”,“芝溪岗书院”,论著有《大学》、《大同》、《检身集》等十四种。致力于教育事业、历史研究五十余年,桃李遍关中、德惠桑梓,人物传其业绩已载入《韩城市志》、《韩城教育志》、《韩城政协文史》誉为“关中名儒、韩城俊才”。解放后任首届韩城政协委员,其学识渊博,德高望重,门生赠“功昭圣道圣匾,逝世时送葬者如云。
高凤临出身半耕半读家庭,自幼酷爱读书,以割柴读书,耕田读书,好学不倦。十三岁写春联“乾元啟运三阳泰,斗柄回寅万户春”。额“积德立义”。他常言“三代而上折衷于孔子,三代而下折衷于朱子。学者能笃行此语,则路途不差。能死守此语,则功力不枉。
1934年倭祸日亟,接北京寄来蓝川牛兆濂先生《告全国书》,读之令人义气挺生。高凤临“力主教育救国”,在家乡创办“韩城尊孔学舍”校董高俊峰、高凤鸣。教员高凤临、亢云亭、董扶三(云南人)、樊增瑞。其宗旨是:“倡明孔教,救正人心。”凡诚心孔教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均可就学。设立的课目有《弟子规》、《小儿语》、《朱子小学》、《近思录》、《四书五经》、《地理》、《算术》、《体育》、《音乐》。学规内容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为五教之目。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此为修身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已,此为接物之要。其乡约是: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孔教学会也成了共产党人,进步青年的活动场所,先后有吴沙浪、白云峰、吴纯仁、高署东、孙云斋等人就学,办学为期四年。1937年,韩城县长王文光以莫须有罪名将高凤临、高凤鸣、高祥五逮捕。高凤临悲愤的吟道“尊孔读经为家邦,军械拥护过村庄,男女老幼均惊看,我心自慰自馨香。”高凤临在狱中著有《遂志吟》十一首。七个月后,迫于各界压力,当局无奈将三人无罪释放。
1939年高凤临与高祥五,樊增瑞继而创办“芝溪岗书院”,师生边学习,边挖窑洞五孔,有志青年就读者四十余人,高先生一生过着清贫生活,身居土室,坐用树根椅,写作石板桌,联曰“非屋非厦非楼阁,有凉有暖有温和。”讲堂联“善为至宝一生受用不尽,书做良田百世耕种有余。”他研究大学十九春感言:“生化大学身,死归大学魂,翔乘大学云,优成大学神。”“一股善气流天边,想必有人能看见”。自撰墓联“形骸化为一方土,灵魂散作万家春”。额“纯一不已”。
高凤临主要执教的地方:西安、渭南、兴平、三原、蓝田、临潼、凤翔、韩城市等县市,学生达数千人。他说“追溯中华文明,是炎黄子孙的历史任务,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他考究中国远古历史为“世界人祖人皇皇历三百二十六万九千四百四十四年。岁次丁未,是中历六千四百四十四年,西历1967年,余考究世界各国历史,未有早于人皇者。”欣然写我心念曰:“人因形异有私嫌,不道其初同一源,直自源头说明下,天下一家大团圆。”“余今年纪六十六,历史不明心里忧,今有根据敢叫天,人明领导请达观。”而向毛主席上书。
1948年大将许光达奉西野前委命令,在韩城进行春季攻势总结,三纵司令部驻高家坡村。七月二十日,许光达到芝溪岗书院,拜访高凤临先生,他们在讲堂窑洞石桌前交谈,高先生用“枣儿茶”招待贵宾,两人谈论古今。许说:“你满腹经论,有无出山之意?”先生答曰:“林下居常无意仕途,你带兵打仗,救民于水火之中。我教书育人,救正人心,也是为国效力,所为者不同,其理一也。”许问:“中西文化何异?”他说:“中国有六千余年文明史,博大精深,应以国学为体,西学为用,不可墨守六经,不可拼弃科学,要结合时事。中国是礼义之邦,居中国去礼义,则夷犾,禽兽而已,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伪存真,与时偕行,我中国之前途,不可度量。”许赞同先生理论。许说:“今年是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遵照前委指示,要做好准备工作,迎接新的战斗,争取早日解放全中国。”书院师生倍受鼓舞。
2000年古历十月二十二日,在韩城金城区举行“高凤临先生百年诞辰。”会由副市长李录勋主持,教育局长樊鸿新等人发言,市人大主任张家琦在总结时提出学习“高凤临先生永垂千秋的四点精神:学习他刻苦严谨的求知精神,以德育人,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尊重孔道,结合时事,倡导科学,造福人类的精神;强烈的爱国忧民和爱国主义精神。与会专家学者近百人,市电视台、《韩城日报》“百年追念高凤临”均有报到,以昭示后人。2005年《高凤临诗文钞》出版,在“国际《史记》研讨会”首发。
先师高凤临去世已三十余年,而他的晚生们每年清明节为先师扫墓、赋诗、贴对联、放鞭炮,献果点致祭,探讨先师思想,至晚才归,数十年如一日,父子之情也不过如此。
关学道统书院提倡,设帐讲学教育之光。
---李录勋、樊鸿新
教书育人千秋荣,师表形象万世仰,--司马造专修学院
韩原一老叟,腹内藏墨汁。笔点金石片,龙吟黄河吼。
著史用车载,文革一炬休,一书标青史,秦东称大儒。--华阴 高建成
韩城市政协文史调研员 浩正
已丑年九月十六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