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网上资料转发
高林少将 高林(1918-1999),湖北省大悟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司号员,班长,红15军团第75师225团文印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政治部青年干事、青年股股长、宣传队队长,八路军第2纵队新编第3旅8团营教导员,冀鲁豫军区独立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团政治委员。参加了沙河运动战、板山伏击战、“四·一二”、“七·二九”反扫荡等战斗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3旅20团政治委员,鲁中南军区第7军分区2团政治委员,华东军区警备第2旅5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黄土梁子阻击战、张家口保卫战、太西分区游击战、济南攻坚战、淮海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徐州警备旅政治部副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华东军政大学第2总队一科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政治处主任,院务部政治处主任,军事学院第二政治处主任、物资保障部政治委员,高等军事学院院务部副部长、部长,兰州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国家科委军管会主任,高级后勤学校政委等职。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由大校军衔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9年7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高锐少将 高锐(1919-——),山东省莱阳县人。1937年入陕北公学,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胶军政学校教育长兼训练主任,1938年3月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8月毕业后,任抗大第1分校胶东支校营长兼队长、军教股股长,胶东军区教导2团营长,第14团参谋长,胶东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胶东军区司令部参谋主任,新5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37师师长,194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91师师长。参加了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参加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大、小宋庄战斗、双堆集等战斗和解放福州和厦门的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参谋长,第三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总高级步兵学校副教育长兼训练部部长,195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第一期。任军事科学研究部部长,1959年任军事科学院战术研究部副部长、部长,参与组织并编写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条令和《战役学》。后任兰州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宁夏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分管战役、战略研究工作。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担任过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近代军事史学会会长,孙子兵法研究会名誉会长,1998年离休后,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红叶诗社社长,军事科学院才年书画研究会会长,老年大学校长。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高文智少将 高文智(1914-2003),陕西省鄜县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北鄜甘游击队中队长,陕北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分队长,陕北补充团连政治指导员,陕北补充师供给部总务科科长,中央军委供给部粮秣处粮秣科科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供给部粮秣处处长,中共中央管理局经济建设处副处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供给部副部长、辽西军区供给部部长,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东线供给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军需部第1局局长。参加了辽沈、渡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第三局局长,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纺织管理局局长,中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部长、军需生产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院务部副部长,总参谋部三部后勤部部长,总后勤部企业部部长。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程式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7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高占杰少将 高占杰(1921-——),河北省束鹿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八路军。 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北上先遣支队3团连政治指导员,第22团营政治教导员,冀中军区政治部直工科科长,特务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79团政治委员,独立8旅24团政治委员,第20兵团第67军200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参加了冀中清风店、太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军199师政治委员。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7军199师政治委员、200师政治委员。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军政治部副主任,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第31军副政治委员,福州军区炮兵副政治委员。1971年到1975年任福建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1975年到1983年任云南省军区政委治委员。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高立忠少将 高立忠(1916-1978),河南省新县人。192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独立营通讯员,红四军少共国际团二营通讯班长,鄂豫皖少年先锋队总指挥部执行委员,黄麻区少共书记、武工队员。1934年12月底随独立团离开鄂豫边去皖西,翌年参加了奇袭潜山县官庄附近的王庄战斗。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1936年参加了歼灭国民党第十一路军一部的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4支队手枪团政治处组织干事,第4支队教导队中队政治指导员,第9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7师19旅56团政治处主任,第56团政治委员,独立团团长,皖南支队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17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先遣纵队独立支队政治委员,华东军区海军江防舰队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海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后勤部政治委员,华东军区海军第6舰队政治委员。1958年毕业于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厦门水警区司令员,福建基地副司令员,海军指挥学校校长、政治委员,海军第三研究院副院长。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8年4月25日逝世,终年62岁。
高存信少将 高存信(1915-1996),辽宁省开原县人。1933年在高崇民的支持下(高崇民解放后担任过全国政协副主席)考入黄埔军校第10期炮科,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国民党。1936年黄埔军校毕业后,拒绝了到中央军就职,在东北军西安军官训练团学习,结业后任东北军炮兵6旅排长。1938年在高崇民的支持下,带着周恩来的亲笔推荐信,投奔延安,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任军事教员,同时选修政治理论课程,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兼军事主任教员,东北干部队政治指导员,冀中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干部教导团副团长,晋察冀军区干部总队总长,冀中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联络科科长,晋察冀军区炮兵干部训练队队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炮兵团团长,炮兵旅旅长,华北军区特种兵部队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炮兵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参谋长兼华北军区炮兵司令员,1952年到朝鲜观战。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司令员、志愿军炮兵司令员,同时还兼任华北军区炮兵司令员。1953年夏季战役,志愿军参战火炮1038门次。金城战役时,参战火炮1104门,平均每公里地段44门炮,发射了19000吨炮弹。关于金城战役,高存信著有《金城战役炮兵作战的几个问题》、《夏季战役纵深战斗炮兵保障的几点体会》、《夏季反击战役炮兵作战总结报告》。回国后,1954年任南京军事学院炮兵系主任,炮兵学院副院长、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1982年军委炮兵改编为总参炮兵部,任炮兵善后工作小组副组长。1984年任军委编制体制咨询小组副组长。晚年专题研究西安事变和张学良。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国旗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12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1岁。著有《炮兵的发展和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的作用》、《对战争初期炮兵的运用》、《往事回忆》等。
高先贵少将 高先贵(1912-——),安徽省六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0军90师270团连政治指导员,红3军团4师12团连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4师10团总支书记。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入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营特派员,补充团营政治教导员,晋西独立支队直属队教导员,教导2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科长,团政治处主任,滨海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13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1纵1师3团政治委员,第1纵后勤部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独立2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第49军145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145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广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顾问。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高志荣少将 高志荣(1914-1984),湖北省麻城县(今市)人。1926年参加少年先锋队,1930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3年7月起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88师264团连政治指导员,第263团营政治委员,红31军特务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反“围攻”作战和长征。长征中率领一个排,强渡嘉陵江天险。在四川茂县战斗中负伤,到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3月起任新四军第4支队9团政治委员,抗大8分校政治部主任,新四军2师4旅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参加棋盘岭、金牛山等战斗和皖东1940年夏季反“扫荡”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8月任华东野战军2纵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第21军副军长。参加了孟良崮、淮海、渡江战役。指挥安徽灵壁朝阳集战斗,全歼敌军92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2月任海军舟山基地司令员,1952年6月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1970年1月任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兼上海基地政治委员。1975年9月至1983年8月,任海军东海舰队顾问。参与指挥解放一江山岛战斗。被评为二等乙级残废军人。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12月4日因病在上海逝世,终年70岁。
高体乾少将 高体乾(1911-1998),原名高赞兴,字化如,辽宁省建平县人。1932年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东北抗日义勇军第1军12支队支队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省高平县游击队队长,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3纵队7团团长、纵队参谋长,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参谋长,太岳军区第3军分区参谋长,太岳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辽西军区第5军分区司令员,辽吉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第48军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1兵团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5军参谋长。1954年任中南军区司令部训练处处长。1955年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1960年到军事科学院,历任战役研究部副部长、战理研究部副部长、部长。1975年升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8年5月1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岁。著有《战争与战略》,编着有《军事唯物辨证法》等。
高厚良少将 高厚良(1915-——),河南省新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73师219团连政治指导员,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交通队副队长。军委一局一科参谋。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司令部侦察参谋,旅司令部侦察股股长,补充团参谋长,冀南军区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14纵队参谋长,第70军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0军209师师长,空军驱逐旅政治委员,1952年5月至1953年1月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3师政治委员,共击落击伤敌机114架,该师涌现出王海、刘玉堤、赵宝桐等战斗英雄,毛主席曾有“向空军第三师致祝贺”的手书。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2军副军长兼参谋长,1953年升任空4军军长,1956年到南京军事学院空军系高级速成班学习。1958年任空5军军长,1959年升任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军训部部长,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空军政治委员。参加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1985年主动请求退居二线。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1985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高朗亭少将 高朗亭(1913-1994),陕西省延川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2年组建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先锋队,任政治委员,后任陕北游击队第2支队支队政治委员,第3支队支队长,陕北游击队第1支队总指挥,第2支队总指挥,第9支队总指挥,陕北红军医院院长。参加了陕北苏区反“围剿”。 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市市长,甘肃合水县县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武装动员部部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大队长,八路军留守兵团358旅副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绥德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宝鸡军分区政治委员。参加了榆林、沙家店、扶□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司令部武装动员处处长。1955年到1960年任青海军区 司令员,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后历任高等军事学院战役战术教研室副主任,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7月8日因病逝世,终年81岁。
高维嵩少将 高维嵩(1916-1985),祖籍陕西省米脂县。1919年随父逃荒至安定县定居。幼时为地主 儿子“伴读”,故读完小学。毕业后成为党组织交通员,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共青团安定县区委书记、共青团安定县委书记。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6军前委会共青团代表,红27军前委会共青团代表,陕北义勇军大队政治指导员,红27军81师1团营教导员、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30军263团政治委员,第264团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时期,任陕北东地特委军事部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2团团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3旅8团政治委员,第3旅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警备3旅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第4军11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57年到1962年任青海省军区政治委员,率部平息了甘南、青海叛乱。1963年到1966年任陕西省军区政治委员,后任兰州军区副政治委治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5年1月18日因病逝世,终年69岁。
高德西少将 高德西(1915-2005),山西省太原市人。1935年参加革命,曾任中共山西省工人工作委员会书记。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在近三年的白区秘密工作期间,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纵队3大队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大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2团政治主任,纵队直属政治部主任,第59团政治委员,晋豫联防区第3分区政治委员,太岳军区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等职。参加开辟太岳军区根据地的工作,带领部队粉碎了顽固派发动的晋西事变,在洪洞一带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为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建设做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华北军区第15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第18兵团第62军政治部主任等职。率部参加了临汾、晋中、太原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康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干部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委员,国防工业部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治部主任等职。积极改进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探索和总结部队政治工作的特点、规律及经验,使部队政治工作进一步得到规范。他为军事科研工作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5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