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泉
一、基本信息 出生年月:1948年6月 出生地:江苏无锡 性别: 男 民族:汉 最后学位:博士 当前职称:教授 指导研究生资格:博士生导师 电子信箱:gaorq@hotmail.com |
|
二、简历
毕业于江苏无锡市一中,曾到农村插队落户达八年之久,当过普通中学和中等师范学校教师。1982年以同等学历被华东师范大学破格录取为中国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985年在本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988年毕业以来一直在华东师范大学工作。
三、学术兼职
教育部高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 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 全国高师学报联络中心主任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 武汉大学兼职教授 四川大学客座研究员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国现代思想史研究室主任 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行政学院客座研究员。
四、讲授课程
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 中国近代哲学史 中国古代哲学专题 中国近代哲学专题研究 中国近代哲学和社会思潮 西方文化史 西方文化名著选读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五、研究课题
正在主持: 1.教育部重大项目:新时期中国社会思潮及其走向; 2.上海市教委项目:中国近代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潮研究; 3.上海市社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一百年”哲学卷。
六、主要获奖
1.1998年,论文《论近代社会思潮研究的若干方法问题》(学术月刊,1996年1月)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 2.2000年,专著《中国现代精神传统》(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4月)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
七、学术交流
1.1999年下半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作合作研究 2.2000年5月4日——9日,瑞典,斯德哥尔摩,“面向新千年挑战的中国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瑞典科学和人文研究委员会举办。发表论文:“对中国现代精神传统的一个诠释”。 3.2000年12月9——10日,北京,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思想学术讨论会,北京大学等举办。发表论文:“新理学的哲学方法论探询与实验”。 4.2000年12月14——15日,广州,“现代性与传统学术”讨论会,中山大学。发表论文:“从‘进步’观之确立看现代性与传统学术的关系”。 5.2001年2月13——14日,上海,“东亚儒学中经典诠释传统”计划第五次研讨会,台湾大学等举办。发表论文:“直觉和工具理性批判——梁漱溟对儒家经典的文化诠释”。 6.2001年7月20-24日,第1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北京。提供论文:“直觉与智慧——第一代现代新儒家直觉理论述评”。 7.2001年9月9-11日,武汉大学“熊十力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供论文:“默识与实证:熊十力直觉理论研究”。 8.2001年10月12-16日,台北,台湾大学,东亚近世儒学经典诠释传统研究计划第九次研讨会,发表论文:“易理诠释与哲学创造:以熊十力为例”。 9.2002年5月17—19日,南京大学, “中国思想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做题为“论思想史与哲学史的关系”的学术报告。 10.2002年6月21—24日,香港,“中国文化之继往开来”学术研讨会,做“中国传统智慧的转进与创新”的学术报告。 11.2002年8月18——22日,青岛,“海峡两岸周易与中国古代哲学研讨会”,山东大学,作“熊十力的周易诠释与哲学创造”学术报告。 12.2002年9月27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方法研讨会”。提供论文“上天入地:思想史的边界与方法”。 此外,1999年以来曾在浙江省图书馆、复旦大学、上海市教委党校、武汉大学、上海大学等地多次作过学术讲演。
八、代表性成果
1.〈天命的没落——中国近代唯意志论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2.〈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3.〈中国现代精神传统〉,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出版 4.〈走出后经学时代〉,江西教育出版社《学说中国》,1999年4月出版。 5.〈现代性与中国文化精神的近代转向〉,〈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六期。 6.〈论进步及其历史〉,〈哲学研究〉1998年6月。 7.〈谁应该对近代中国的价值迷失负责〉〈二十一世纪〉(香港),1994年3月。 8.〈章太炎“依自不依他”说评述〉,〈学术月刊〉,1990年12月。 9.〈能否跳出过去的掌心——评希尔斯的《论传统》〉,〈读书〉,1993年10月。 10.〈直觉与工具理性批判——梁漱溟对儒佛经典的文化诠释〉,〈台大历史学报〉第二十八期,(台湾)2002年6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