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图库 | 登记 | FTP | 起名 | QQ | 论坛 | 
 · 姓氏渊源 · 姓氏族谱 · 高氏文化 · 研究会 · 名人传记 · 姓氏特征 · 高氏企业 · 大事记 · 论坛 

高氏医家一世纪

发布时间:2006/7/16 17:11:51 被阅览数: 2397 次 来源: 高氏家谱网
[转帖] 高氏医家一世纪

本文由匹夫子发表在『人文荆楚』东湖社区http://bbs.cnhubei.com

汉网( 2004-05-31 ) 来源: 长江日报撰文/心远(高伐林)   供图/季思聪

一个家族的走向,有时是被偶然决定;一个家族的兴衰,却并非偶然。老一辈武汉人家喻户晓的“高家医学三姐弟”家庭四代人的百年经历,体现的正是这种交错。  城市里许多商家、专家的家谱上溯几代,就到了农家。对于高欣荣、高有焕、高有炳三姐弟的家族来讲,1905年是个划时代的年份:在这之前,高家的家史,湮没于湖北鄂城县(今鄂州市)高家大湾众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之中;在这之后,高家才脱颖而出,声名日隆,成为武汉三镇妇孺皆知的医学世家。   

这一年,高家发生了两件大事:19岁的七弟维舟考取了官费留日,告别了父母和新婚妻子,于春天东渡扶桑,前往日本海军大学攻读船舶轮机专业;没过多久,他的妻子早产了。族长翻开传了20多代的家谱,添上“七房长女,名欣荣”。 鄂州农家的枝桠伸向了汉口   

高维舟的这个家庭三代单传,到他父亲才时来运转,一口气生了七个儿子、两个女儿。人丁兴旺是农家第一要务,父亲早早安排每个儿子娶亲,好再接着生孙子,给老幺维舟也娶进了22岁的邻村姑娘饶惠仙———不通文墨的她到了垂垂老矣都一直念叨“女大三,抱金砖”,那大概是媒人说亲时的杀手锏吧?   

高维舟的父亲唯一高出于别的农民的是,他懂得教育的重要。没有足够的财力把七个儿子都送进学堂,只能重点培养,高老太爷一言九鼎,维舟被选中成了家庭的幸运儿:六位哥哥种田,一起供七弟念书,能念多高念多高。   高维舟在日本接到妻子托人修书得知自己当了父亲这一刻,他的胸襟、见识已经远远超越一般农民。他觉察出妻子为生女孩而歉疚,立即回信:轻贱女性乃吾国千年之陋习,早当革除,女儿可以与男孩同样受教育,也得识文断字。   

高欣荣永远感激父亲。五岁时,“三寸金莲”的母亲逼着她缠足:用长长的布条裹住脚,一圈紧似一圈。欣荣疼得大哭,母亲充耳不闻,她去扯裹脚布,还挨了一记耳光。受了半个月的罪,被父亲一封来信解除了:“女儿万万不可缠足,否则误其一生,吾妻切切记之!”有了父亲的坚持,高欣荣在学针线活、帮忙拾柴草的同时,也上了私塾。   1910年到1913年,高维舟数次回国,在家呆三两天又匆匆而去。后来才得知,高维舟是奉同盟会之命在武汉新军中秘密策动反清起义。辛亥革命胜利后,他完成学业回国,先到福州马尾船厂,又调到广州的海军司令部任轮机长,这时他才将全家从鄂城乡下都接出来。后来他到青岛筹建海军舰船修理厂。连年战乱,国运不济,尽管他昼夜辛劳,工厂时建时停,有时连自己这个厂长的薪水也领不到,险些使女儿因不能按时交学费而停学。他在青岛港务局谋得一份兼差,才度过难关。   

“九一八事变”爆发了,没几年间,日寇铁蹄践踏了半个中国。年届半百的高维舟眼看富国强兵无望,但绝不愿在日本人占领下任职,在三个孩子外出求学后,自己索性解甲归田,回到了鄂城的高家大湾隐居。

高家三姐弟   

高欣荣六岁时添了大弟有焕,八岁时添了小弟有炳,三姐弟先后都到美国留学。《武汉市志·卫生志》记载:自清末民初到新中国成立,武汉市出国留学、拿到医学博士的有40人,高欣荣和高有炳都名列其中。   

高欣荣,妇产科专家。1929年毕业于岭南大学夏葛医学院,1936年留学美国,1939年回国。历任武汉市第二医院妇产科主任、副院长,名誉院长,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在中华医学会等学术团体中担任许多重要职务。   高有焕,内科专家。193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1949年留学美国,1956年回国,历任湖北医学院内科教授、附属第一医院内科主任。   

高有炳,外科专家。193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1947年留学美国,1948年提前回国。历任武汉市第二医院外科主任、武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所长;还兼任华沙医学院名誉教授。   

一个家族的走向,许多时候是被一个偶然事件决定。如果没有1921年饶惠仙的一场重病(高欣荣后来判断她是得的宫外孕),也许不会有高氏姐弟三位名医。16岁的高欣荣得知是大夫开刀才把母亲从鬼门关前拉了回来,她由衷地感激大夫,并立下做一个有作为的大夫的宏愿。 这个志向非同小可。为了实现这个志向,她终身未嫁。   

成家与立业就那么势不两立吗?高欣荣读大学时,就频频收到中山大学一位小伙子充满激情的信;当她先后在青岛、天津等地行医,更有不少人表达爱意,或登门提亲。但是高欣荣一想到自己的志向,一想到岭南大学关相和校长的箴言:“造就一代名医,至少需要30年,其中最要紧的是大学毕业后的5至10年间,此时如为家庭俗务所羁,此生难有作为矣”———就一律狠心婉拒。   她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美俄氏研究院深造,抗战烽火燃起,她中断学业赶回中国,在重庆中央医院担任妇产科副主任。   

三姐弟中的老二高有焕,性格内向,少言寡语。湖北医科大学陈列有他早年的照片,称其“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造诣很深,在结核病方面卓有专长”。他在姐弟中留美最晚,却也最久。鉴于痨病是威胁国人的主要疾病之一,1949年,他全然不顾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时局,去纽约布鲁克林胸科中心进修。朝鲜战争打起来,他竟回不来了,直到1956年中美华沙会谈达成协议,他才回到武汉。   

老三高有炳的性格与拙于言辞的姐姐、哥哥很不一样,活泼外向。不过,并不像有人开玩笑所说的:内向的学内科,外向的学外科。其实他是亲眼目睹战争中伤员如何急需外科医生救治,才拿起手术刀的。他牺牲晋升为细菌学讲师从事科研的机会,到姐姐所在的重庆中央医院加盟外科从头干起,一直当到外科总住院医生。1947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资助20名中国医生赴美研修,他以湖北考生第一名得遂心愿,曾任康乃尔大学医学院和纽约医学中心研究员。

至高无上的使命   

高氏医院只存在了短短五年,于1952年正式停业。高欣荣和高有炳(高有焕这时还在大洋彼岸与美国当局抗争要求回国)到武汉市立第二医院主持妇产科和外科,将高氏医院的全部设备、药品也都无偿地献给了国家。高家的第三代也陆续出生成长,黎黄陂路48号作为三代同堂的“家”,铭刻于他们的脑海之中。   

虽然独立创业的历程结束了,他们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宗旨却一如既往。全家老少都努力紧跟时代的步伐,汇进红色的洪流,高欣荣与高有炳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高欣荣经常告诫医护人员:“工厂出了岔子可以返工,医院出了岔子可没法返工,小则给病人造成终身痛苦,大则造成病人死亡,产妇死亡就是两条性命,一个好端端的家就毁于一旦。”每逢星期二的主任大查房,高欣荣都神情专注,所到之处鸦雀无声。她听取住院医生汇报病人病情,化验单上的数据都要求准确背诵;站在她身后的主治医生准备她提问,丝毫不敢懈怠,答得含糊一点,她都会当面让人下不了台。这里显示的哪里只是她专业上的权威,更是对病人高度的责任。高欣荣制订了规章,任何人不得擅入产房,小孩不得进入病房;时任省委书记兼省长的李先念来探望分娩的夫人林佳楣,被高欣荣挡驾;时任市委书记的王任重带着孩子来探视病人,照样得遵守规定让孩子留在外面……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随着一场又一场历史的龙卷风,枝叶繁茂的大树的花叶到处散落。“大跃进”时,厚重的大铁门被卸走,楼梯上闪着金色幽光的铜片都被拆下。一楼挂出了一家煤炭公司的招牌,二楼住进一位拄拐杖的红军老伙夫及其养女。人丁增多,房间减少,日渐拥挤。只有那两棵梧桐树越长越高,在三楼上推开窗,一伸手就能抓住满把苍翠。   

到了“文革”,黎黄陂路48号这栋楼房在劫难逃,高家被抄家三次,一次比一次彻底,连衣架、筷子篓都给抄走了。最令三姐弟心疼的是几大本相册被付之一炬:那是他们几十年救治好的病人的留影啊。高维舟留下的这栋楼房被认为是资本家财产,被无理强占,全家三代十几口人一度挤住在一间统舱般的房间,睡觉还要打地铺。 这倒也罢。三姐弟最痛苦的是看着病人呼救,却被禁止施以援手———他们都被发配去扫厕所、拖地板、清院子、搓棉签……   当时发生过这样一桩故事:有天产房收了位难产妇,医生护士使出浑身解数,孩子就是出不来,产妇眼看连喊叫的力气都没有了。正当一筹莫展,听见旁边有人说:“让我来试试。”一看,是高欣荣!青年医生高兴得叫出来,她急忙摆手示意不可声张,只见她在产妇的肚子上这里按按,那里摸摸,竟像施了魔法一样,孩子奇迹般地呱呱落地!高欣荣叮嘱大家千万保密,悄悄离开了产房……   

高有焕也在艰难处境中履行医生天职。据《文化报》报道,一个来自潜江农村的病人肝腹水已到晚期,肚胀如鼓,点名要找高医生。这时他已作为“反动学术权威”靠边站了,但他仍然对患者精心诊治,在得知病人身上钱不多时,还把病人接到自己家住下……可惜,正当医疗秩序走向正常之际,高有焕却因脑血栓而亡故。

第三代与第四代   

当“文革”的风暴过去,高欣荣和高有炳也到了晚年,退居二线,只能将期望寄托在下一辈身上了。不过,高氏家族中第三代十个孩子中的六个,赶上“文革”中上山下乡的洪流,被冲到了湖北的水乡山村,在招工、提级等问题上又遭遇过种种磨难。虽然这些孩子中有的也赶上了“文革”后恢复高考的末班车,上了大学,但老人还是叹息不已:求学的最佳年龄耽误了!   

高氏三姐弟最关心的是能有后代子孙接过医学衣钵。可堪告慰的是,高有焕的大女儿高荟瑗,成为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心血管内科教授,高有炳的大儿子高法仁,在武汉市二医院担任外科副主任医师,不幸于1997年底去世,其妻徐小玉也是该院妇产科的主治医生;高有炳的女儿高珊后来过继给高欣荣,在事业上也继承了高欣荣,获得德国乌尔姆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博士之后,在德国慕尼黑一家医疗中心担任主治大夫。   

随着新世纪的钟声响起,高家的第四代开始登场,又一次新老交替了。 第四代达16人之多,年龄大的已经成家立业,年龄最小的也在读初中。时代变迁,观念更新,这些孩子中从事的职业就更是五花八门。有的学工商管理,有的学器乐演奏,有的学自动化仪表,教书的有之,当兵的有之,以电脑为业,以文字为业,以公车驾驶为业……   他们没有像父辈那样到农村插队,却隔代继承,像高维舟和高氏三姐弟一样“洋插队”了。第四代中,漂洋过海或在异邦出生求学的有七人,其中三人定居在美国,两人拿到澳大利亚的硕士学位后海归效力,两人在德国念书……   第四代中,已经有两人从事与医药有关的专业。今年,高珊的女儿危安被德国最好的医学院———弗莱堡大学医学院录取,用一个开始来结束我们这里讲述的高氏医家一世纪,高欣荣等三姐弟在天之灵应该感到欣喜吧?

高欣荣率领下乡医疗队(1964年,武汉)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http://www.cnhan.com/img/2004-05/31/luosh040543.jpg" onload="return imgzoom(this,550)" border=0>

湖北电影制片厂拍摄记录片《高氏医家》,高家三姐弟欢聚一堂、(1963年,武汉)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http://www.cnhan.com/img/2004-05/31/luosh040539.jpg" onload="return imgzoom(this,550)" border=0>

前排坐者为高维舟和他的妻子饶惠仙。后排立者为高欣荣(右一),高有焕(左二)和妻子江慕兰(右二)、高有炳(左一)。前排孩子是高有焕的长女高荟瑗。(1934年,青岛)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http://www.cnhan.com/img/2004-05/31/luosh040538.jpg" onload="return imgzoom(this,550)" border=0>

1997年5月,高有炳(左一)与妻子姜淑君(右二)在半个世纪之后重返美国,参加孙女高歌(左二)的高中毕业典礼。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http://www.cnhan.com/img/2004-05/31/luosh040540.jpg" onload="return imgzoom(this,550)" border=0>

上两条同类新闻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刊—抗日名将系列 -被错杀的新四军高级将领高敬亭
  • 中国抗日战争英雄谱·高致嵩
  • 【字体: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高家QQ群
    姓氏渊源
    追本渊源 姓氏情结
    迁徙分布 古今支系
    姓氏族谱
    家支世系 辈分排行
    一统族谱 族谱大全
    高氏文化
    高氏文字 风俗习惯
    墓志颂文 高氏语言
    高氏婚姻 氏族节日
    |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刊登 | 网站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本站顾问:QQ365079724 645019659 站长:QQ153750601 手机:013952237076
    版权所有 2005-2008 高氏家谱网(GSJP.NET) 效果 1024×786
    Copyright 2006-2008 WWW.GSJ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QQ群:11575194(满) (2):25216848(满) (3):27261498(满)
    QQ群(4):29809373(满) (5):29808828
    苏ICP备060397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