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姓世系中断代数推算法
中华高姓尊春秋时期齐国(今山东)上卿高傒公,字敬仲为高姓一世祖,迄降至今已有九十余代,各地高氏因年代久远、历代战乱等多种因素,致使各宗支族谱不全、或毁损,可能从一世祖傒公起,就将世系代数不间断的记载至今的宗谱难觅一二,而只从本宗支起记载,本宗支以前的世系中断、无从稽考的现象较为普遍。现《中华高姓大通谱》之《总谱》书稿编纂已成,出版在即,期盼将本支世系归入《中华高姓大通谱》的统一世系,是各地高氏宗亲的共同夙愿。因此,解决各地宗支世系断代的问题,和与《中华高姓大通谱》统一的世系代相衔接的问题凸显重要,且迫在眉睫。为此,我依据高路加教授所著《高姓全史》(2008年出版)中的“世系表”(P428-484页)和“历代高姓名人生卒年录” (P477-480页,简称“年录”),找出“世系表” 和“年录”中既有世系代数,又有确切出生年的六位不同朝代的高姓先辈,再运用数学“加权平均法”求出高姓世系代与代之间的平均相差年(简称:代差平均年),具体见下表:
高氏宗族代差平均年
朝代 |
从高傒起的世代数 |
姓名 |
起算时间 |
朝代 |
从高傒起的世代数 |
姓名 |
截止时间 |
相差世代数 |
相差年数 |
代差平均年 |
出生年 |
出生年 |
北魏延兴二年 |
39 |
高树生 |
472 |
北宋元丰三年 |
59 |
高世则 |
1080 |
20 |
608 |
30.4 |
唐隆化元年 |
42 |
高士廉 |
576 |
北宋元丰三年 |
59 |
高世则 |
1080 |
17 |
504 |
29.6 |
唐隆化元年 |
42 |
高士廉 |
576 |
北宋清泰尔三年 |
54 |
高琼 |
935 |
12 |
359 |
29.9 |
五代中和五年 |
52 |
高行周 |
885 |
明万历四十七年 |
77 |
高象观 |
1613 |
25 |
728 |
29.1 |
四阶段加权平均数 |
44 |
|
627 |
|
62 |
|
1177 |
18.5 |
550 |
29.7 |
上表从北魏·延兴二年(公元472年)出生的第39代祖高氏树生公起,分别取唐、北宋、五代和明这几个不同年代,有确切出生时间的高氏先辈,止于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3年)生的第77代高氏象观公,先求出分阶段代差平均年,再用加权平均法算出代差平均为29.7年。求出代差平均年后,我们就可以推算出相差的世系代数了。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高姓全史》的“世系表”(P428-484页)和 “年录”(P477-480页,简称)中,找出已知统一世系代数,且有出生年的先辈(距断代最近的,称:断代前先辈)。
第二步:找出本宗支最早有出生年的先辈(称:断代后先辈)。
第三步:求世系所断代数,公式为:
1、(断代后先辈出生年 -断代前先辈出生年)÷ 29.7 ﹦ 中断代数
2、断代前先辈的代数 + 中断代数 ﹦ 断代后先辈的统一世系代数
3、(断代后先辈的统一世系代数- 1)+ 本宗支代数 ﹦ 统一世系代数
举例:
以川西高氏为例,其先祖是第52代(从一世祖傒公起算)祖高行周公,生于五代·中和五年(公元885年),入川始祖高君赞公生于明·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用上述公式求世系中断代数和统一世系代:
1、(1457年- 885年)÷ 29.7 ﹦ 19 (中断19代)
2、从一世祖傒公起算,行周公是第52代;那么,君赞公就是第71代(52加19);
3、川西高氏现今的15代,即为从高傒公起算第85代(71-1+15);16代即为从高傒公起算的第86代(71-1+16);……以此类推,就可算出川西高氏当今的20代,就是从高傒公起算的第90代。
此推算,既续接了我们川西高氏从五代·中和五年(公元885年),到明·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这572年间中断的世系代,又将川西高氏的世系代统一到了中华高姓的世系代之中,可谓一件幸事!
因此,将此推算法介绍给各位高氏宗亲,供其验证。
川西高氏君赞公长房第15代孙高祥君撰稿
2010年1月22日
由于很大一部分家族世系只能追溯到明清本地始迁祖,无法和高姓总世系表里的历史人物建立联系。这种情况可以按其出生年份挂靠到高姓总世系表里最接近的某位历史人物的那一代,以求得相对合理的辈分概念。
高路加
2010-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