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出土,北凉承玄元年(公元366)作,高44.6厘米。甘肃省博物馆藏。
高善穆石造像塔,北凉,承玄元年(公元428年)酒泉市出土,高44,6厘米,为我国有纪年的早期佛塔的珍贵实物资料。它发现于
丝绸之路上河西走廊的重镇酒泉的城南,这里曾是笃信佛教的小王国西凉的首都,由印度经西域传人内地的佛教首先在此繁衍。塔呈圆锥形,由宝盖、相轮、塔颈、塔肩、塔腹、及塔基组成。宝盖为扁平的半球形,塔颈周围浮雕八个方形柱,其上雕七重相轮。覆钵式塔肩周围并列凿八个园拱形浅龛,龛内分别高浮雕七佛与一弥勒菩萨像。佛面形圆润,肩宽体健,着通肩袈裟,上身微前倾,结跏趺坐、双手作禅定印,衣纹细密如行云流水,弥勒菩萨上身袒,下着裙,披巾绕臂下扬,交脚式坐,佛或菩萨古朴而庄重。圆柱形塔腹上阴刻《增一阿含经》中《结禁品》中的部分经文和发原文,上题“高善穆为父母报恩立此释迦文尼得道塔”。八面形塔基上每面阴刻一像,分别为四男四女,男像上身袒,带项圈,下着犊鼻裤,均有圆形头光。女像上着圆领对襟衫,下着曳地长裙,手捧花或珠宝。每身像左侧上方刻八卦符号,其排列与《说卦传》中的八卦方位顺序一致,八尊像分别依次代表着龙、树、狮、鸟、河、山、火、象、珠、风神等。这与当时盛行的鬼神护法思想有密切关系。造像塔形制独特精美,内容丰富。体现了北凉国力鼎盛时期。佛教艺术发展的水平。经文后刻有“ 承玄元年岁在戊辰四月十四日辛亥丙申时休息昙摩高宝合家妻共成此塔, 各为十种父母报恩欢喜五义”。北凉承玄元年为北魏太武帝神嘉元年, 即公元429年。这一明确的纪年便使之成为了我国最早的佛塔珍贵实物。值得注意的是在基座八面分别刻着“八卦”图像,是最早出现八卦的实物资料之一。并用来表示塔的八个方位,开创了中国特有的八面佛塔的先河。顶部刻有北斗七星,用来表示塔寺坐北朝南的传统风水观念。
高善穆的佛教信徒绝不会想到,他的孝心会通过这座石塔被相隔十几个世纪的人所知晓。“高善穆为父母报恩立此释迦文尼得道塔。”这行笔势硬朗,字体率美,含浓重隶意的发愿文字与镌刻在其后面的《增一阿含经》经文一样成为了不朽。不难推断,在诚挚的孝心驱动下,他不惜重金请了技艺精湛的技师雕刻了此塔———整块青黑色沙页岩石质坚密细腻,雕工精巧,造型端庄典雅,神韵浑厚静美。塔身上宝顶、相轮、塔颈、覆钵、经柱、基座一应俱全,配置和谐,结构极具匠心。全塔中心部位覆钵上雕琢的7佛交脚弥勒菩萨龛像更是精美绝伦。中国传统文化与传入华土的佛教文化之间双向影响改造的关系在高善穆塔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石塔上刻有的北斗七星、八卦符号及含有浓重儒家孝道的发愿文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思想观念,与佛像、佛经同现于塔身,使得此塔成为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一个缩影。
如今陈列在甘肃省博物馆的这座高善穆石造像塔已列属国宝级文物行列。
(高忠诚 高山水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