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图库 | 登记 | FTP | 起名 | QQ | 论坛 | 
 · 姓氏渊源 · 姓氏族谱 · 高氏文化 · 研究会 · 名人传记 · 姓氏特征 · 高氏企业 · 大事记 · 论坛 

《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卷》 第二篇 宗规与二十四孝

发布时间:2009/11/22 11:12:32 被阅览数: 22694 次 来源: 高忠诚提供
《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卷》 
 
第二篇 宗规与二十四孝
 
第一章 宗规
 
宗规,是指某个姓氏宗族所制定的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则,用来约束全宗族人的一种规范性家“法”。宗规在我国广泛形成始于唐宋年间,兴盛在元明时期。宗规,其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一是倡导本族人自觉遵守家族的规范,以维护国家的法律;二是要求本族人自觉遵守和崇尚社会的道德风范;三是告诫本族人自觉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达到使本宗族平安幸福美满昌盛。
我高氏各地宗规,针对性强,各有各的内容,各有各的特色,但其要求和作用则大同小异。只是每个姓氏宗规的重点不同而已。有的姓氏重于思想修养方面;有的姓氏偏重礼节仪表方面;大多数的姓氏宗规都侧重规范本族人的行为准则,告诫本族人哪些事应该做或可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或不可以做。我们从明清时期撰修的各地族谱中所收载的宗规来看,大都是属于这一类型的。
高氏的宗规,在我国众多姓氏族谱的宗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明朝高攀龙的高氏《忠宪公家训》与宋朝司马光的《居家杂议》、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齐名于天下,成为历朝历代推崇的典范。高姓《忠宪公家训》在思想修养方面尤其见长,它按照伦理道理的要求,教育子孙做直人、做君子、做圣贤。又北宋神宗皇帝赵顼之母高太后(其曾祖高琼)的“戒家族”“戒兄弟”家训,也堪称典范。高太后临朝听政对高姓家族为官,严以法度,人无间言。其弟高士林仕任内殿崇班、殿直之职,宋英宗(神宗皇帝赵顼之父)十分欣赏他的才干,几次想提升他的官职,都被高太后婉言谢绝。高太后的族人不干政,不居高位的家训,实是难能可贵。宋朝之后,各个姓氏越来越重视族谱宗规,甚至有违反宗规严重者不准入谱和祖茔的规定。
综合各地高氏族谱的宗规,其内容主要有家规、家训、家戒三个方面,现考订如下:
一、家规
高氏的家规,以“报效祖国”、“敦睦乡里”、“尊长敬上”、“团结族群”为大义,具体有以下十二条。
(一)“报国家”:宗族的发展,靠国家的强大,社会的繁荣。当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时,应毫不保留地献身于祖国,服务于人民。
(二)“睦乡邻”:远亲不如近邻,乡邻有事让三分,处缓急通有无,互相关心帮渡疾苦,和谐关系,贵在平等。
(三)“尊长上”:意在树立长辈地位,对宗族中的家事、纠纷权衡进行调解处理。有关命案、大案即交政府以法处置,切勿包僻护短。
   (四)“敦孝行”:百事孝为先、对父母养育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倘若对父母不孝不敬、虐待或遗弃,则道义不容、族人不许。
   (五)“笃族群”:水有众脉,木有分枝,各支系宗族,都要同心同德,以忠孝传家,守望相助,和衷共济。
   (六)“和夫妻”:夫妻要互敬互爱,互谅互尊,志同道合,相依为命,同偕到老,共建家庭,同育子女,共理家事。
   (七)“重幼教”:十年植树、百年育人,这是延续后代之根本。身教重于言教,要从小教育子孙知书达理,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八)“尚勤俭”: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不以勤开其源,财则不来,不以俭节其流,财则易竭。富者不奢华,贫者应勤俭。
   (九)“济贫困”:贫苦有志,富贵有德,恻隐之心偕有,济贫扶困勿忘,恩不望报、助人长乐。
   (十)“慎丧祭”:长辈辞世,应承志节哀,勿薄养厚葬,生前厚养,子孙其心,死后厚葬,徒有虚情。祭奠、扫墓不必铺张,贵在心诚。
   (十一)“正嫁娶”:择婿选媳不分门户贫富,要重于品德才志。不重容貌姿色、不慕虚荣浮华。可以再婚,不许重婚。
   (十二)“崇师友”:师为传技授业,友为志同道合。切磋砥砺以成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友能靠忠养,故家龛应敬师,五伦必列友。
 
二、家训
    高氏的家训, 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长幼有序”、“夫妻有别”、“生活有律”为大义。具体有以下十二条。
   (一)“拜祖茔”:祖茔是先祖的遗骸存放之地,每年春秋之时节打扫陵园、拜祭祖坟,以示慎终追远之祖训。
   (二)“敬长辈”:晚辈要尊敬长辈,尊老爱幼,弘扬传统礼俗,向长辈送礼,祝长辈身体健康,颐养天年。
   (三)“侍父母”: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女成家立业,分居或就职在外,要常回家与父母团聚,侍奉双亲,以尽孝道。父母去世,子女守灵,七七设祭,服孝三年,年内不娱乐,不嫁娶。
 
   (四)“恭兄弟”:兄弟姐妹要和睦相处,兄姐要友爱弟妹,弟妹要恭敬兄姐,血脉之情,相亲相爱。
   (五)习诗礼:诗书继世,礼仪修身,读圣贤书,气质自华。达周公礼,德望必隆。此乃百世锦长,俎豆千秋之要义。
   (六)“重纲常”:讲国为民纲,父为子纲,夫妻互纲,守仁、义、礼、智、信,祖训三纲五常。父严母慈,子女孝敬,兄友弟恭,夫义妇良,长幼诚信。
   (七)“立正业”:立足正业,贵在持久,不一曝十寒,冷热无常,勿身在此山,望彼山高,要尽心尽力,终必所获。
   (八)“节财用”:节俭为持家之道,奢靡是败家之举,当用则用,该省必省,精打细算敛资财,挥霍无度金山空。
   (九)“完国赋”:完税为民之义务,按期交税是应尽之责,切不可推脱,更不能做假和逃避国课。
   (十)“息诉讼”:遇事和为贵让为上,以无诉讼为则,诉讼伤和气,是破财、耗力、荒业之举。君子守正,勿挑诉架讼。被欺无奈时,亦当以法律保护。
   (十一)“倡公善”:为人应以公道为本,遇事要明辨是非。要友善,凡事要维护正义。
   (十二)“书传世”:先祖撰书,传世万卷,社会财富,后辈模范,著书立说,承前裕后。
 
三、家戒
     高氏的家戒,基本上是家规和家训内容的延伸与补充,是一些具体行为的规范,之所以称为“戒”,就是用来告示本族人不允许做的事。具体有以下十二条。
    (一)“戒忤逆”:不允许不孝父母;不允许违拗公婆。
    (二)“戒凌长”:不允许不敬长辈;不允许欺侮老人。
    (三)“戒欺弱”:不允许不顾弱者;不允许虐待弱人。
    (四)“戒滥讼”:不允许滥打官司;不允许以势欺人。
    (五)“戒酗酒”:不允许过度饮酒;不允许喝酒伤人。
    (六)“戒淫乱”:不允许嫖娼宿妓;不允许乱性犯法。
    (七)“戒流荡”:不允许不业流浪;不允许闲游生事。
    (八)“戒赌毒”:不允许聚众赌博;不允许贩毒吸毒。
    (九)“戒盗劫”:不允许窃劫财物;不允许扰乱社会。
    (十)“戒滋衅”:不允许敲诈勒索;不允许寻衅滋事。
    (十一)“戒唆事”:不允许丛恿坏事;不允许教唆是非。
    (十二)“戒懒惰”:不允许不劳而获;不允许游手好闲。
     以上宗规,祖辈相传,自觉遵守,操行道德,预防违法,不可或缺。
 
撰稿:高孔煜 高若敏 高云禄
一审:
复审:
终审:
 
 
 
 
第二章 二十四孝
 
有句老话说:“百行之首,以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及稳定社会秩序的道德准则。
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以作孝道之风范。同时,作者强调,对父母祖辈,子孙奉养要敬,赡养要丰,未寒先进衣,未饥先食,年老不便,谨侍几杖,遭遇病痛,谨奉汤药,外出跟随扶持,家居陪伴左右。当然,限于当时历史条件,《二十四孝》中夹杂糟粕,若《郭巨埋儿》之类,为后人所病诟,然而其中亦有可取之处,不可一概而论。
在历代高姓道德典范事例中,最受人们所称道的是重孝道、讲和睦的淳厚家风。综观现存的各种高姓谱牒,所载录的祖训、家训和族规,多以“敦孝悌”、“肃门户”、“睦乡里”为重点,反复强调长幼有序,尊老爱幼,及保持家庭和睦的重要性。认为这既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家族兴旺发达的基础,即所谓“为父慈,为子孝,伦理定;为兄爱,为弟悌,万事兴;同族亲,邻里睦,家族和”。
我的双亲为人敦厚,仁善待人。在艰难岁月,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们十个兄弟姊妹成人,可谓劬劳一生,心血耗尽。《诗》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我每读及这《蓼莪》诗句,总不免慨叹垂泪,不胜思念!基于思亲之情,曾下载了网上歌唱父亲母亲的很多歌曲反复听唱,有时甚至边唱边放声痛哭!悲伤过度眼哭成疾,尚思守护父母坟茔。我想成为双亲墓前一块石碑。
己丑三月初三,给父母立碑时,坟上冒出青烟。这可能是积善人家有余庆,儿女的孝心感动上苍,出现如此神奇景象。由于自己对孝道的切身感受,针对社会上孝道失落现象,为弘扬孝道文化,继承传统美德,建立和谐社会,我曾写过一篇《时代呼唤孝道文化》的文章,还在西北师大作过一次《弘扬传统孝道文化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报告,受到师生欢迎。
历史上,高姓中不乏践行“孝”道的仪范,散见于史传、方志及家谱等文献记载。为了表彰各种恪守孝道的行为,并为后世子孙垂示典范,许多高姓家谱一般都辟有“忠孝录”、“孝子传”等之类的专门性篇目,详细介绍本族历代孝子孝孙的情况,教育后代以彼为楷模。由此,在修纂《中华高姓大通谱》的过程中,我萌生了编撰《高氏二十四孝》的念头,在网上发了《征编高氏二十四孝故事》的文稿,得到了山水、荣清、福兴、家协、有德、云禄、诺敏、仁寿等宗亲的热情响应和支持。特别是高山水宗亲积极翻阅史书古籍,同我一起反复筛选、修改,编撰了这本《高氏二十四孝》。
限于水平,纰漏难免,欢迎读者宗亲不吝赐教。
高忠诚
2009年11月11日
于西北师范大学
 
高氏二十四孝
 
高忠诚  高山水  编撰
 
一、柴泣三年血  昌效不见齿
 
高柴,字子羔,亦称子皋、子高、季高,孔门弟子,名列“七十二贤”。春秋末年卫国人,一说齐国人。他性格仁和,且多孝心,遵守礼制,孝敬父母。他自见孔子,出入于户,未尝越礼,孔子称他为“难能”。母亲体虚多病,他经常上山采摘木耳和香菇,为母亲熬汤。母亲去世后,他“泣血三年,未尝见齿”。也就是说,在为母亲守丧的三年中,不断哭泣,从没有露过一絲笑容。高柴是历史上著名的孝子,是仁爱的代表人物,对后世产生了影响。事见《史记》(卷第六十七)据《梁安高氏宗谱》(清光绪三年修)记载,孝子高永昌仿效高柴“泣血三年不见齿”的例子,“居丧,毁情逾制,不知时日。已大祥,世人葬祭做佛事,孝子独能尊先主,泣血三年不见齿。”
评辞:
春秋儒士子高,尊孔传经行孝。
入榜七十二贤,赢得后人仿效。
 
二、家风忠孝道  孝心感蝗虫
 
高式,东汉人,史书有传。高式极为孝顺,精心尽力侍奉父母。孝心感动了上苍。永初年中,蝗虫为害,却独独不吃高式家地里的麦子,圉县令周强曾向州郡府秉报这一奇事,太守杨舜举荐高式为孝廉。当要给高式委任官职时,他却再三辞让,最后不得已才以孝廉的资历担任“郎”这一官职。在高式的倡导和影响下,子孙们形成了仁厚孝悌的家风。他的儿子高弘同样极为孝顺,也被举为孝廉;他的孙子高靖在蜀郡任都尉时去世,当时战乱不已,高柔仍然历尽千辛万苦入蜀护送父亲的灵柩回乡,历时三年;他的重孙即是曹魏时位列三公的名儒高柔。事见《三国志·魏书·高柔传》。
评词:
孝感苍天,未必实然。
尚德尚孝,犹可留传。
 
三、晋悝崧父子  敦孝悌闻名
 
高悝,晋朝广陵人,早年丧父,侍奉母亲以孝闻名。他13岁那年遇到了饥荒,自己连糠菜也吃不上,但把最好吃的都留给母亲。他抚育自己年幼的弟弟也是以友爱著称。高悝的孝道为江州刺史华轶所赏识,即擢为州剌史佐史。高悝为人亦讲义气,华轶事败,祸及家族,高悝藏匿华轶儿子多年,直至大赦。晋元帝赞赏高悝的品德,任令他为参军,官至丹杨尹,光禄大夫,封建昌伯。高悝的儿子高崧,字茂琰,少好学,善史书。司空何充称其明慧,引崧为主薄,任太学博士。高悝以纳妾事被诉讼罢官至死,高崧认为父亲冤枉,于是停尸五年不葬,上几十封奏章为父伸冤。皇帝同情他,下诏仍由他继承父亲爵位。因此高崧名闻天下,官至侍中(相当于宰相)。事见《晋书》(卷第七十一,列传第四十一)。
评辞:
父子皆孝,孝行正道;
青史留名,千秋可效。
 
四、高真孝心真  甘露白雉集
 
高湖长子高真,素有德行,恪尽孝道,在当时社会上颇有名望。他们几个兄弟对父母都非常孝顺,居父丧以孝闻名。《魏书》记载;“父亡,治丧墓次,甘露白雉降集焉。”当地官员听到此消息后,认为是吉兆,秉报朝廷,皇帝下诏在他家乡树立碑记,以表彰宣扬高真的孝行。高真历任泾州别驾、定安太守等职,多政绩。去世后,朝庭赠封龙骧将军,泾州刺史。事见《评魏书》(卷三十二,列传第二十)。
评辞:
为亲守丧,古时不轻。
此俗已废,今人勿行。
 
五、后母如生母  事兄如事父
 
高谦之,字道让,晋时渤海蓨人,附马都尉高崇长子。年少时母亲去世,父亲续弦又生弟。高谦之对后母李氏以孝闻名,李氏亦尽心抚育谦之,如同己生,人不能辨其兄弟异母所生。高崇37岁时病逝,高谦之对待后母如同亲母,待弟弟亦甚友爱。弟高恭之事兄恭敬。谦之好读书,善思考,专意经史,明天文算历,博学多才,被北魏孝文帝称为不可多得的儒雅之臣,升加宣威将军,转奉车都尉、廷尉丞、国子博士等,以善断案著称于世,著有《凉书》10卷。后上表铸三铢钱被李神轨陷害赐死,朝士莫不哀之。弟恭之,字道穆,有才干,学涉经史,为御史中尉,外秉直绳,内参机密,纠弹不避权贵,官至加卫将军、大都督、兼尚书右仆射。世人称赞其“父子兄弟并著当官”。事见《魏书·高崇传》及《北史·高恭之传》)。
评辞:
谦之孝,李氏贤,孝贤嘉音至今传;
弟恭让,兄友谦,名实相称心相联。
 
六、至尊至孝悌  楷模天下闻
 
北齐孝昭帝高演虽贵为至尊,但在恪尽孝道上也算得上是天下楷模。史称高演“性至孝”。其母娄太后病重居于南宫时,高演衣不解带40天。金殿距南宫五百余步远,每天鸡叫就起去守护,来回都步行,且亲自为太后煎药熬汤,侍奉饮食。太后病情稍有加重,高演就干脆在南宫过夜,寝食不安。太后常因心绞痛,显得痛苦不堪,高演在床边侍候,急得团团转,以至指甲掐进掌心,血顺着衣袖流下来都没有觉察到。高演对母尽孝道,对诸弟也极为友爱,毫无君臣隔阂。他临终前,遗嘱由九弟高湛继承皇位。事见《北齐史·孝昭纪》(卷七)。
评辞:
身居要道,不忘孝道;
治国济家,可归一道。
 
七、认母天生孝   居丧近斋佛
 
赵郡王高琛,字永宝,北齐高祖高欢之弟。因犯乱,受高祖责罚,因杖而死,时年23岁,遗孤儿高叡,刚满月。高叡聪慧早熟,特别为高祖所爱,养于宫中,令游娘为母,如同诸子。魏兴和年间,高叡袭爵南赵郡公。到4岁,不识其母华阳公主。有郑氏,是华阳公主外甥女,向高叡戏说:你是我姨的儿子,因何倒认游氏。高叡因为要问实情,于是精神不愉快。高祖以为他生病,命医来诊。叡说:儿无病苦,听说我有生母,求见一面。高祖令他母子相见。高叡上前跪拜,然后抱头大哭。高祖极度悲伤,说:此儿天生至孝,我的儿子全不及他。高叡初读《孝经》,读到“至资于事父”,便痛哭流涕。高叡10岁时母亲去世,高祖亲自护送到领軍府,为其母发丧。叡放声尽哀,昏厥在地,三日水浆不入口,其哀情催人泪下。居丧尽礼,置佛像,吃斋念佛。17岁时,高叡出任定州刺史,加抚軍将軍,六州大都督,18岁加仪同三司。武定年未,进封爵为赵郡王,迁散骑常侍。事见《北齐·高叡传》。
评辞:
寻觅生母,孝心至诚。
送终之日,更见高风。
 
                  八、居丧不饮食  下诏强进食
 
高履行,唐初宰相高士廉长子,唐太宗之女东阳公主之附马,袭爵申国公。高宗年间任户部尚书、太常卿、益州大都督府长吏,在位期间颇有善政。高履行是个有名的孝子,在居母丧期间,以孝闻名。他由于悲伤过度,饮食不进,唐太宗不得不下诏书,强迫他进食。圣命难违,高履行只好节哀顺变。他的祖父北齐宰相高励也以孝闻名乡里。事见《新唐书》(卷第九十五,列传二十九)。
评辞:
孝道可嘉,国事勿忘。
内外须兼,不负君望。
 
 九、 忠孝两全美  母丧礼三年
 
高冯,字季辅,唐代德州蓨县人。少年爱好文学而又武艺高强,对母亲非常孝敬,母亲去世,丁忧期间,尽礼三年,以孝闻名。他的哥哥高元道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县令,汲县人造反,高元道被杀。高季辅带领哥哥的部下,活捉杀兄的凶手,斩首以祭其兄之墓。高季辅后投唐朝。唐太宗继位后,授高季辅为监察御史,弹劾有错误的大臣,不畏权贵。又上疏切谏时政得失,唐太宗特赐钟乳一剂,说:“卿进药石之言,故以药石相报。”后官迁侍中(宰相),兼太子少保。高季辅58岁去世,唐高宗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赠开府仪同三司、荆州都督,谥曰宪。事见《旧唐书》(卷七十八,传二十八)。
评辞:
高冯文武兼,事母雪兄冤。
于国能言事,忠孝二者全。
 
十、忠为主效力  孝替父受刑
 
唐名臣高郢,字公楚,祖籍渤海。九岁通春秋,能文善赋。天宝年末,盗贼占据京城,父伯祥当时任都尉,抵抗叛贼,保卫京城,被捕后将处死刑。高郢当时15岁,披发解衣,到贼营请求以代其父,释放父亲。贼党以为受他人指使,问高郢,你不怕死吗,为何要自投罗网?高郢说:各为其主,忠也;代父受刑,孝也;家有三代老少,释之仁也。贼首受感动,释放伯祥父子。高郢后举进士第,官至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宰相)致仕。享年72岁,赠太子太保,谥曰贞。事见《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七,列传笫九十七)。
评辞:
小小年纪,智慧过人;
机敏救父,言而有文。
 
十一、孝女智仁义  皇帝诏谥愍
 
高愍女,原名叫妹妹。父亲高彦昭,宗党逆贼纳劝其归顺被拒,于是逆贼留下他的妻子儿女为人质,派他去驻守濮阳。唐朝建中二年,高彦昭带着城池归属河南都统刘玄佐,因而人质全被逆贼屠杀。当时他的女儿才7岁,母亲李氏可怜她还年幼,请求免她一死去做婢女,逆贼答应了她的要求,可是女儿不肯,坚定地说:“母亲哥哥都不免死,还依靠谁活着?”当母亲和哥哥将要被刑,向四方咸拜时,女儿问为何要拜,母亲说:“这是向神祷告乞求。”女儿说:“我家为忠,宗党诛夷,四方神祗怎么不知道而还要去拜它?”随问过父亲所在方向,便面向西方痛哭,再拜而后赴死。德宗皇帝对此女很惊叹,下诏由太常博士为此女立谥号为“愍”,许多儒士都争相为她写悼念文章。唐李翱撰有《高愍女传》。高愍女孝智仁义,闻名天下,谁人不为之感动!后来高彦昭随刘玄佐援救宁陵,收复汴州,被授予颖州刺史,朝廷记载了他的忠君事迹。他在颖州任职20年而未迁调,死后追赠为隘州都督。事见《新唐书》(卷二百五,列传第一百三十)。
 
评辞:
小女言行足可夸,神灵不信信吾家。
唐风一代堪撷取,理性千秋尚有华。
 
十二、相为母治病  孝研医成名
 
宋代名臣高若讷,字敏之,并州榆次(今属山西)人。考中进士后,任官多有政绩,步步高升,官至工部侍郎,枢密使,参知政事(副宰相)。高若讷强学善记,秦汉以来各史传记无不精熟,尤喜申、韩、管子之书,还懂得历法。由于他母亲长期患病,高若讷遍请各地名医为其母治病,病情反而加重。于是,他深入钻研张仲景《伤寒论》,孙思邈《方书》、《外台秘要》等经典名著。终于治愈母亲的顽疾,连皇宫御医都十分钦佩。因医术高明,当时的名医多承袭其学。事见《宋史·高若讷传》(卷第二百八十八,列传第四十七)。
评辞:
为医亲人病,悉心读医书。
精诚开金石,千古魂不孤。
 
                   十三、孝心动天地  获鹿又感魚
 
南宋福建名儒高登,字彦先,号东溪,以忠孝著称。他是当时抗金名将岳飞的儿女亲家,在政治上与岳飞志同道合,积极主张抗金复土,反对奸相秦桧的卖国行径,最后被迫害致死。他又是一个名留史册的高姓孝子。传说有两则故事:一是老虎送鹿。在古县,高母生病想吃鹿肉。东溪事母至孝,終日为买鹿肉而奔波。孝心动天地,夜有老虎含鹿放在门前。高母发现门前有受伤的小鹿,非常漂亮,痛爱它。高母说;我见小鹿后,病好了。把它养起来,给它治伤。在高母精心护理下,—月后小鹿伤势全愈。有门生问高母,小鹿何故流泪?高母说;思念母亲。于是将它放归大自然,让它回到母亲身边。放生时疾跑如飞,突又回到高母身边,連续三次才离去,成为千古奇谈。这就是获鹿的典故。二是孝心感魚。高登自小奉待母亲极其孝顺,曾经乘船回漳浦老家,被狂风阻栏在封康一带,正挂念母亲没有早餐菜肴,忽然有魚跳入船舱。高母是住海边的人,没有见到过这种美丽的鱼,就把它回养起来,放生在古鎮港。这条母魚在此繁殖后代,从此,漳浦海域又增加一种魚,叫鲈魚。鲈魚味美可口,是人们的美食佳肴。这就是朱熹为高东溪祠堂撰写祠联:“获鹿感魚千秋称孝子”的典故。事见《宋史·高登传》(卷第二百九十九,列传第一百五十八)。
评辞:
莫道事不经,犹可见人情。
慈悲能悯物,不负天人明。
 
十四、侍母求辞官  奉父不解带
 
高定子,字瞻叔,蒲江人。南宋嘉泰二年中进土,任郪县主簿,后调任中江县丞。他是个忠孝兼顾的典型代表人物。母亲病时,他请求解除官职,回家事奉母亲;父亲患病后,他衣不解带达60天,终日为父亲寻医服药,在旁侍候。父去世守丧三年后,任丹棱令、太府少卿、太常少卿兼国史编修、礼部侍郎等职。高定子因孝得福,不仅官运亨通,官至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代理副宰相),而且热心办学,勤于著述。先后办起了夹江同人书院、长宁书院等,曾参与《孝宗宁宗日历》及国史的编修工作,著有《存著斋文集》、《经说》、《奏议》、《行世》等多部。卒后,追赠少保。事见《宋史》(卷第四百九,列传第一百八十六)。
评辞:
文人学士,自当明理;
事亲育人,身体力行。
 
十五、必达寻回父  心诚感道院
 
高必达,元代建昌(治今江西南城)人。5岁时,其父高明大突然离家出走,不知去向。高必达长大后,日夜思念,娶妻在家侍奉母亲,自己四处寻父。10余年后,终于打听到黄州全真道院一位道士叫虚明子,已学道三十年,本姓高,建昌人。高必达马上赶去拜見,述说自己的家世和生年月日,以及祖父母的丧葬过程,痛哭叩头不止。虚明却闭目端坐,不仅不理会,还假作镇静地说;“我不是你的父亲,你为什还不走?”高必达还是硬留在他身旁殷勤伺候,死活不肯离去。必达孝行至诚感人,虚明的徒弟也受到感动,说:“师父有这样的儿子,还忍心不回去吗?”虚明不得已,终于认子回家了。此后,高必达孝事父母,一家和睦完满。高必达极尽孝心,邻里们都啧啧称赞。事见《元史》(卷第一百九十八,列传第八十五)。
评辞:
必达通达,请父还家。
名满乡里,事迹可嘉。
 
                    十六、巍荒岭素食  孝守墓三年
 
高巍,字不危,明代辽州(今山西左权)人。他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学宗孔孟,推崇程朱理学,崇尚气节,善写文章。他的母亲萧氏患了—种难治的疾病,高巍左右侍奉母亲一直到母亲病逝,无絲毫怠懈。母亲去世后,他在荒岭素食守墓三年。明朝洪武中期,朱元璋皇帝下诏表彰他的孝行,並奖励他一定的官职。将他由太学生提拔为前军都督府左断事。事见《明史·高巍传》(卷第一百四十三,列传笫二十一)。
评辞:
事亲守孝,精神可嘉。
荒素三年,实不可取。
 
 十七、泣墓庐三年  旌孝义传家
 
明天顺年间,庐州府(今合肥)高姓创业始祖——唐宰相高士廉、宋重臣高若纳后裔高文病逝,其次子高兴,在父墓旁搭建茅庐守孝三年,哭泣得眼鼻流血,感天动地,誉满乡里,传至京城朝廷,圣旨旌表,封兴公为孝义公,许建牌坊,御笔亲题“孝义传家”匾额,封其居为“孝义巷”(在合肥小东门);封其祠为“孝义祠”(现保留在合肥小东门,残留的祠屋,1985年7月12日被合肥市人民政府命为“合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封其堂为“孝义堂”(后为合肥高家祠堂的堂号)。孝义堂的楹联为:孝道齐天地,义声播千古。合肥高氏族谱把孝义列为祖训族规。(高荣清根据家谱与先辈传说编撰)
评辞:
孝义传家,誉满乡里。
圣旨旌表,题匾建坊。
 
十八、伏墓泣护坟  河水绕道行
 
高尚学,明代山东省荷泽县人。据山东《曹县志》记载,高尚学的父亲去世后,他在墓边盖了一所简易的房屋,守墓3年,自己背土为父亲堆起了坟。当时黄河水泛滥,他担心父亲的坟墓被河水淹没,就伏在墓上号哭,结果河水绕西折而北行,使他父亲的墓得以完好无损,当地人都说河水也被他的孝行所感动。他的母亲去世后,高尚学也是守墓3年,在他守墓期间,白鹊、雉鸡都在他的房屋旁筑巢陪伴他。公元1567年(隆庆初年),明穆宗授以他鸿胪寺(掌外朝大朝会之事)。5年后又出为内乡典史,年82卒。
评辞:
行孝精神可赞,感天动地可叹;
彼时彼人彼行,今当莫从妄云!
 
                  十九、割肱疗母病  年幼孝感天
 
高孝子,明代宣化里人。父高配阳早逝,留下年幼的孝子和高腾兄弟两人,由母刘氏抚育成人。孝子对母亲真爱至孝,精心侍奉。万历十三年五月,母亲病重,数日不咽饮食。年幼的孝子,求医祈神无效,想到古有割股愈亲后说:“用母生我的骨肉,还治母体,可能有疗效吧?如果不敢割股,我作为人子等于死了,还谈什么孝呢?”遂素洁身心告天,躲在暗室,操刀割左臂肉不下,用口咬断,却不痛,不出血,俨然有神助。孝子亲自烹调敬母说:“煮的鹿肉,母亲尝尝。”母食后,随饮汤粥,渐渐康愈。太守杨公闻之,念其幼而知孝,孝且称难,上书台省,举荐高孝子为孝廉,挂匾表彰。(选自保德州志—艺文)
评辞:
割肉医母,彼时愚昧。
孝心可嘉,剔糟取华。
 
二十、送婆后葬亲  孝女载史册
 
明朝高氏女,武邑(河北济州)人,嫁当地学生陈和为妻。陈和早逝,高氏主持家务,对待公婆极为孝敬。到宣德年间,公婆相继去世,高氏以礼殡葬,她当时已年过半百。丧毕,她哭着对刚儿说:我的父亲,洪武年间举家客居河南虞城。不久父亲去世,权葬城北,我母亲用枣木做成小车轮框陪葬,来日好辨认。到我及家,母亲回老家后也已去世,我弟软弱不能,没能迁回父亲的灵柩与母亲合葬。你母三十年来不敢说起此事,因为你祖父母健在,要朝夕侍养她们。今大事已完结,我要去带我父的遗骸回老家与母一起合葬。刚儿恭敬应答,随母亲到虞城。找到葬地,冢墓众多不能辨认。高氏以发系马鞍逆行,从早到晚,当走到一小冢时,突然鞍重不能前行,即开其冢,所见小车轮框,真像旧日情景。远近观看的人都觉的奇怪,动手帮助迁墓,运回老家,然后开母穴与父同葬。事见《明史》(卷三百一列传第一百八十九)。
评辞:
好女好媳,孝女载史。
仁义至善,千古颂传。
 
二十一、少年高廷标  割股疗父病
 
高廷标,清代人,自幼颖敏,记性过人。年十七,父亲病重,医药不见效。廷标多方祈祷祝告,但事与愿违。想到古人高最斋有割股疗亲病之说,于是怀揣利刃到无人处,割下一块股肉,投于煎剂中做药引,并泣拜天地,愿以己身替代,祈祷父亲康复。典型事例,感动清同治进士倪寅科,倪君撰写《廷标高君传》一文。载入光绪三十年(1904年)修的《高家尖高氏续修宗谱》。
评辞:
宗法思想有昧愚,慎判同殊思古今。
治疗父病敬孝心,崇尚孝道可赞成。
 
                   二十二、孝建望亲庐  名人题刻诗
 
清代康熙甲寅年,高晤之父弃家远行。高晤童年事母极其孝顺,朝夕侍侯,直至送终。成年后,悲痛父亲不能回家,到各地名山大川寻找四十年,始终得不到父亲死活的消息,于是在母亲墓侧建望亲庐,以行父亲在世之礼。天下都知道高晤的孝行。雍正元年,地方官员奉旨表彰高唔的孝行。当时很多公卿名人前往望亲庐题诗作赋。安溪大学士李光地在其堂题写:“纮垓壮志”、“望亲”。其题咏诗由何焯书丹,立于望亲庐。
评辞:
寻父志坚,望亲欲穿;
至孝至诚,公卿赞颂。
 
二十三、贞节高孝女  育弟续香火
 
无锡贞孝高氏女有两个姐姐,均早己出嫁,她与弟弟一起在父亲任教的私塾里读书。高氏女生性聪颖,过目不忘,而其弟弟因贪玩常受到父亲的责罚。每当父亲责罚弟弟,她都代受其过,然后私下耐心劝导弟弟用心读书,因此弟弟痛改前非,学习努力。后来发生战乱,家舍被烧,弟弟也不知踪影。父母过度悲伤而投井自杀。高氏女悲愤欲绝,一度产生投入溪水,随父母而去的念头,但想到父母尸骨未殓,弟弟又不知生死,便独力安葬父母,修筑草房,日日祈神,望弟弟平安回家。但弟弟终究没有回来。为了延续父亲的后嗣,她与伯伯商量,以堂弟过继本家香火。高氏女含辛茹苦,对(堂)弟悉心培养。但她自己终因心力交瘁,劳力过度,几年后病故。《晋陵高氏大通谱》(1926年修)载录,澄江人沈宝相于光绪三十年撰有《贞孝女高小姐传》,事见《中华姓氏谱·高姓卷》。
评辞:
亲亡家破,孝女心强。
贞节爱心,奉献一生。
 
二十四、丕祺著忠孝  万里运父灵
 
高丕祺,字寿庵,号春山,清末甘肃条城人。性情憨直,为人耿介,善长易学。适逢广西贼盗四起,兵祸连天,百姓苦不堪言。其父签分礼部主政高鸿儒进士,临危受命,部铨广西荔浦县、天河县县令。兰州到广西,关山重隔,为照顾父亲,丕祺跟送赴任。高鸿儒到任后,不畏艰险,即投入平匪治乱、训练团丁、兴建工事、领兵作战的大任之中,政绩卓著,受清政褒奖。因殚精竭虑,他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丕祺侍奉左右,毫无懈怠,极尽人子之道。咸丰十年,十月恪尽臣节,殁于任上。丕祺问关万里,出生入死,历尽艰辛,历时十一载,奔波于两广,将父亲高鸿儒灵柩从广西天河县运回家乡——兰州府一条城的孝举,成为清时超今迈古、轰动一时的“忠孝列传”,成为人们教育子孙“重纲常,祭祖宗,孝父母,敬长上”的典范。事见高通海撰《高丕祺万里运父灵归乡记》。
评辞:
跟父赴任,侍奉左右。
万里送柩,列传忠孝。
 
复审:高以诺
终审:高路加
 
 
                                            
上两条同类新闻
  • 澧州高氏“佘石桥分支”之说
  • 澧州高氏族谱玉成敬贺
  • 【字体: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高家QQ群
    姓氏渊源
    追本渊源 姓氏情结
    迁徙分布 古今支系
    姓氏族谱
    家支世系 辈分排行
    一统族谱 族谱大全
    高氏文化
    高氏文字 风俗习惯
    墓志颂文 高氏语言
    高氏婚姻 氏族节日
    |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刊登 | 网站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本站顾问:QQ365079724 645019659 站长:QQ153750601 手机:013952237076
    版权所有 2005-2008 高氏家谱网(GSJP.NET) 效果 1024×786
    Copyright 2006-2008 WWW.GSJ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QQ群:11575194(满) (2):25216848(满) (3):27261498(满)
    QQ群(4):29809373(满) (5):29808828
    苏ICP备06039765号